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要点人教新课标版

发布 2023-03-09 17:00:28 阅读 4172

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p3)

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p13)

1、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禅让制——相传尧、舜、禹时期,按贤能标准,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制度。

3、大禹治水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第5课夏商周的更迭(p22)

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23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传位于儿子启,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第6课夏商周的社会与国家(p28)

西周分封制原因:周王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殷墟出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p34)

1、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称霸的标志事件: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2、三家分晋;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地理位置图p38)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p41)

商鞅变法。1)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想建立封建统治,需要发展封建经济。战国时,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

2)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 (3)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4)主要内容:(加强**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首创、对后世影响深远)。

统一度量衡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奖励军功。

5)作用: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p50)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从西汉起,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百家争鸣

主要思想家。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54)——都江堰。

概况: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长江流域)主持修建的。

第13课秦帝国的灭亡(p64)

1、秦的统一主要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王朝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第14课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p69

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秦始皇首创**集权制(见下图: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表现: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的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各级**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影响: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表现: 统一的文字——小篆,后有隶书。(利于政令的。

统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军事上:御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军事) (行政) (监察)

4、思想上:焚书坑儒影响: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p74-79)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

1、思想上: 采纳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指导思想。

影响: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

2、政治上: 设“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皇族。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

采纳主父偃建议,推行“推恩令”。(目的: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3、民族关系与外交上:

1)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联系。

(汉武帝之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统辖的开始,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

开辟“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第18课昌盛的文化(p86)

一、科技方面。

1、纸的发明与改进西汉前期,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2、医学: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东汉末年——华佗——“神医”。

二、文化方面。

1、佛教东来传入: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

2、道教兴起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东汉后期,形成了道教。

3、东汉以后,中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p92三教共栖图)

4、《史记》 作者:司马迁;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史学纪传体体例。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p101)

1、赤壁之战(208年)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特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都城:洛阳。

时间:221年时间:222年。

建立者:刘备建立者:孙权。

都城:成都都城:建业。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p113)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主要内容:(1)迁都洛阳 (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话;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

意义: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p117-121)

1、祖冲之(南朝) 贡献: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人早约2023年。

2、《齐民要术》 作者:(北朝)贾思勰地位: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3、王羲之(东晋) 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地位:“书圣”,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

历史七年级人教下册复习要点

一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大运河 识记大运河的中心 起止点 四个组成部分 连接的五条河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大运河的开凿所起的作用。唐朝的建立与 贞观之治 识记唐朝建立和统一的基本知识点,准确掌握 贞观之治 这一历史概念,理解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武则天的统治 运用发展观识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要点

一 文景之治 背景 汉初的形势 经济萧条 国家贫困。总结秦朝亡于 的教训。措施 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提倡节约 提倡 以德化民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 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 经济 思想 罢触百家,独尊儒术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简要复习框架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一 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 1 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经验 技术和劳动力。2 自然条件变化,宋代气候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3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坏境。2.表现 1 农业上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苏州 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苏湖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