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发布 2023-03-08 14:05:28 阅读 9729

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新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题。三、学习课本的内容:

1、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一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说明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2、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二框的问题和“活动”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性的点拨。

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几方面说明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3、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三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四、老师提出希望。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外准备第一节的“小实验”,写好实验结果。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目的: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

教学重点: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教学难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最终证明了地球是怎样的?

2、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是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最终得出什么结论?

3、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多少?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

四、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约5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活动”,并让学生说出2个实验的结果,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小结:在正方体上,先看到小船的船头,再看到船身;在球体上。

先看到小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圆的。

2、指名回答问题2,其他同学补充,老师作点评。

通过“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卫星**”进行说明。得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3,老师补充。

(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千米)

4、老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六、学生质疑,老师释疑。

七、师生小节本节课的内容。

八、检测: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经科学家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赤道的长度是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二节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认识南北两极,地轴,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教学重点:识别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教学难点:1、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

2、经度、纬度的辨别。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p12,约5分钟后学生以4人为一组讨论所看到的现象,互相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2 什么是地球仪?为什么说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3 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纬线?经纬线的形状、长度和方向有何不同?

4 如何划分经度和纬度?00经线和00纬线又叫什么?

5 如何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界线?

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

四、检测、点拨:

内容一:地球的模型。

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活动(1):观察地球仪,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朗读意义)地轴是直立的吗?

2)活动2:读图完成填空和**。(朗读)

3)教师:经线、纬线有无数条。

内容二:辨别经度和纬度。

1.提问学生:什么是经度?什么是纬度?

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经度。

区别不同的纬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纬度。

2.检查自学情况。

3、教师评讲:0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为西经,用“w”表示。(板图、举例)讲解经度的书写。

4、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找到0经线,观察从0经线往东分为多少度?往西分为多少度?(学生活动,教师检查)

5、教师提问:180经线有多少条?(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地球仪上,东、西经180经线重合成一条线,合称东、西经180。)

6、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半球:200w 1600e

西半球:1600e 200w

7、赤道的纬度为0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0。

以北称为北纬,属于北半球。00 900n

以南称为南纬,属于南半球。00900s

教师讲解纬度的书写。

8、教师:如何划分南北半球?南极、北极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9、活动:东经1450,北纬600可写为。

00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东经向___渐增大,西经向___渐增大,最大度数为___度,与___度经线组成圆。(辨别东、西经线)

赤道最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向北增大是___纬,向南增大是___纬,赤道起点___度,南北极___度(辨别南北纬线)

4.熟记p14知识之窗1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二节地球仪(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能够标出一个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重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地球的表面积是___平方千米。

本初子午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的度数。

经线、纬线的形状、长度、方向。

朗读知识之窗。

二、新课内容:交织经纬网。

自学指导:1、经纬网有什么作用?

2、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15,思考下列问题。

某轮船在西经1500,北纬300的海域遇难发出求救信号,请在图1.15中标出遇难船只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找出你的居住地和首都北京的经度和纬度。

完成课本p15活动第3小题。

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四、检查、点拨。

思考题1——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用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来确定。(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地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

思考题2——①学生标出地点,教师检查。

每4—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地球仪上找北京的经纬度。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书上所示的地点的经纬度。

广州、圣弗朗西斯科、东京:1400e、360n;洛杉矶:1180w、340n。)

五、练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讲解。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活动:请大家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地球仪,在班里同桌之间对比之后,看一看谁做的比较好,谁的做错了。

步骤:在圆形物体中部用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指南北两极)

穿过一根铁丝为地轴,向上的一端为北极,指向北极星。

转一转(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造成昼夜更替)。

将铁丝弯出倾斜的底座(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0的夹角)。

画出经线(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半圆,也叫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

标注经度。(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东西经的划分、18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画出赤道。(标出赤道的度数)

画出其它纬线,注出纬度)

画出并注出回归线、极圈名称及度数。

八、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展示地球仪,复习相关内容:

、什么叫地轴?

、北极、南极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

二、新课内容一:地球自转。

、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4)观察地球自转,完成课本p16活动中的习题。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

3、检查、点拔:

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活动(1):a、让学生回想时针旋转的方向;

b、引导学生分别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2):教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本p17活动中四季变化相关的填空题,从而导入新内容——地球公转。

四、新课内容二:地球公转。

1、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叫做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3)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4)观察图1.19,完成课本p17的“记录”。

5)地球公转使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3、检查、点拔:

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四季昼夜的分布情况。

3)结合《地图填充册》p7地球公转图,观察图1.19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a、 强调:上述图中的“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而言。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理清 地理学什么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怎样学好地理 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 方法和要求。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清 地理学什么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怎样学好地理 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 方法和要求。教学过程...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模板。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一起看看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欢迎查阅!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 一 知识网络。1 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 北极狐 海豹 海象 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企鹅...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 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节。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 和充分利用章首页 设计动手 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