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发布 2023-03-08 14:03:28 阅读 2359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臆想阶段.推测阶段.验证阶段和卫星探测阶段.下列事件发生在验证阶段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c.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判断地球是个球体。

d.加加林在太空中亲眼目睹地球的形状。

考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 解:选项a属于地球形状的验证阶段,选项b属于地球形状的臆想阶段,选项c属于地球形状的推测阶段,选项d属于地球形状的卫星探测阶段.

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理解解答即可.

2下面关于地球形状基本要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极半径是6371 千米。

b.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考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 解: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故选:a.点评: 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要理解记忆.

3.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 在地球仪上,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解答: 解: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故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不一定是西经度;

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本初子午线位于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不可能位于同一半球.

故选:a.点评: 主要考查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属于基础题.

4.如图,甲、乙、丙三艘轮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 解:在地球仪上,赤道周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为一点;即纬度度数越小,纬线越长;纬度度数越高,纬线越短.读图分析可得,甲、乙、丙所处的纬度由大到小排列为甲>丙>乙,所行驶的路程由远到近排列为乙>丙>甲;因为,甲、乙、丙三艘轮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所以速度最慢的是甲,速度最快的是乙.依据题意.

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下图四个岛屿中,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a. b. c. d.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 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依据四个岛屿的经纬度可知,a位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b位于东半球、北半球;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依据题意.

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b.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

c.湖南的学生通常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 解:湖南的学生通常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地球上五带的形成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7.下面是某机场悬挂的四个时钟,已知北京的时间是准确的.其余三地中错误的是( )

a.北京(东八区) b.

伦敦(中时区) c.

纽约(西五区) d.

东京(东九区)

考点: 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 解:地球自转造成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北京在东八区,伦敦在中时区,纽约在西五区,东京在东九区,因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因此当北京为12时,伦敦应是4时,纽约应是11时,东京应是13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的内容.

8.下面关于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时区的区时就是该时区**经线上的地方时。

b.中时区的**经线为180°经线。

c.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其中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早。

d.自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

考点: 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

分析: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180°相合.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解答: 解: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30'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中地区,中时区的**经线为0°经线,一个时区的区时就是该时区**经线上的地方时;由中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每隔1个时区就是相差1个小时,其中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180°相合,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时区的划分和日界线的内容.

9.如图中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当太阳直射在b线上时,山东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蝉鸣林更幽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农民正播种冬小麦。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 解:图中箭头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应为北半球图,当太阳直射b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所以此时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山东省为夏季,有蝉鸣林更幽的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熟读图示理解解答.

10.如图所示为山东某地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代表冬至日的光线是( )

a.1 b.2 c.3 d.没有。

考点: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山东属于北半球中纬度,春分、秋分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解答: 解:3代表的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该是冬至正午太阳光线,故选:c.

点评: 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进而形成了四季更替.

11.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b.太阳热量在地表分布的状况。

c.有无太阳直射或斜射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考点: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分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

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

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

5°s﹣90°s.

解答: 解: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地区五带的划分依据,牢记即可.

12.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中( )

a.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始终比北京和上海大。

b.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始终比北京和广州小。

c.夏至日,上海的白昼最长。

d.三城市中广州始终最早进入新的一天。

考点: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分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

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

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

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 解: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5°的夹角,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

a、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始终比北京和上海大;叙述正确,广州被北回归线穿过,相比较北京和上海,正午的太阳高度都会大;故符合题意;

b、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始终比北京和广州小;叙述错误,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比北京小,比广州大,故不符合题意;

c、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广东省此时白昼时间最长;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三城市中,上海的位置最偏东,是最早进入新的一天的城市;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点评: 此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结合示意图理解记忆.

13.读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2023年秋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优秀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一 教材内容。1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 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

2019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2014 201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七年级 上 期中地理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臆想阶段 推测阶段 验证阶段和卫星探测阶段 下列事件发生在验证阶段的是 a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 我国古代有 天圆地方 的说法。c 亚里士多德根...

2023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知识能力检测试卷。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 卷 提示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计60分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线总共有360条b 纬线总共有180条。c 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 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2 本初子午线是 a 180 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