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辅导 答案

发布 2023-03-07 13:59:28 阅读 1821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

知识点梳理:

1.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以来300年的**局面,重新统一南北。

2.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大运河的开凿。

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自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 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消极方面:开凿运河过程中过度征发劳役,破坏了农业生产,激发了阶级矛盾。

积极方面: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

隋朝的灭亡。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统治者的**。618年,隋炀帝被杀,同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注:隋的统治特点:时间短,历经二世而亡;对中国历史贡献巨大:

重新统一南北,创立三省六部制,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度。隋的统治类似秦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中,加强南北交通包含在巩固全国的统治里。

文献:皮日休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

巩固练习:1. 隋朝末年,有位商人要把货物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d )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2.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b )

a.扬州和北京b.杭州和北京。

c.杭州和扬州d.广州和杭州。

3.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河中心是( b )

a.北京 b.洛阳 c.杭州 d.南京。

4. 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d )

① 秦朝 ② 西汉 ③ 西晋 ④ 东晋 ⑤ 隋朝

a.①②b.②③c.①②d.①④

5.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a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6.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枢,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 )

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进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局面。

7.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a )(都只经历了两代皇帝)

a.秦朝 b.东汉 c.西晋d.东晋。

8. 下列事件中不是隋文帝在位期间所做的是( a )

a.开通隋朝大运河(隋炀帝b.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加。

c.出现国家统一的局面d.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9. 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目的是(b )

a.隋炀帝为了看琼花。

b.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c.隋炀帝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

d.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10.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隋朝知识点的归纳,请找出其中的错误。

1)北齐的外戚杨坚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错误:__北齐改正:__北周。

2)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定都洛阳。589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错误:国家改正:南北。

3)大运河是一项惠泽后代的工程,它是在是隋文帝的一项重大功绩。

错误:隋文帝改正:隋炀帝_。

4)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错误: 世界上改正:古代世界上。

11. 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 琼花是一种稀有名贵的花,有人说隋炀帝是专门为了看琼花而开凿的大运河,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 胡曾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隋亡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又有皮日休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想一想哪位诗人的评价更为公正一些?

皮日休的话,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巡游江都的腐化。看问题比较全面,评论比较中肯。

3) 隋朝因为开凿大运河而灭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隋朝开凿大运河和隋朝灭亡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的开凿和炀帝乘龙舟沿运河到江都游玩有关系。隋亡于**、腐朽,与运河本身没有关系。

第二课 “贞观之治”

知识点梳理:

1.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用人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集权;

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2. 因为推行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国家统。

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了恢**展,由于唐太宗年号为“贞观”,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3. 唐太宗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被尊称为“天可汗”;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反映了他重视农业生产;他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因为他采取的种种措施,他被称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

17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注: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期吐蕃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的一部分。

唐太宗步辇图

巩固练习:1. 小明将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d )

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

2.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3. 想一想,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轻徭薄赋的主要原因是(a )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 c.爱民如子 d.想树立威信。

4. 吐蕃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b )

a.可汗b.赞普c.单于 d.皇帝。

5.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b )

a.《史记》 b.《贞观政要》 c.《三国演义》 d.《本草纲目》

6. 下图为位于青海的文成公主庙,下列关于她的叙述,正确的有(c )

① 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是武则天 ② 文成公主入吐蕃得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 当时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 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abc.③④d.②③

7.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d.《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8. 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d )

a.做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d.维护统治。

9. 成语“房谋杜断”涉及唐太宗时期的两位宰相,他们分别是谁( a )

a.房玄龄、杜如晦b.张玄素、魏征。

c.房玄龄、杜甫d.张玄素、杜如晦。

10. 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阅到下列那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b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11. 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是(b )

a.玄奘b.文成公主c.郑和d.戚继光。

12. 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13. 小明假期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了位于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这应该在下列哪个城市( d )

a.成都b.青海c.兰州d.拉萨。

14.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七年级上册历史辅导第一单元教案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文特别准备了这篇七年级历册第一单元教案以供参考!课程目标 一 内容标准。以元谋人 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列举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民族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abcd.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 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隋统一的历史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a 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b 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c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d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 2 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3 隋朝大运河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 通济渠 b 永济渠 c 邗沟 d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