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1——2单元)
一、远古居民(采集狩猎,打制石器)
1、元谋人:距今约( )万年云南元谋县,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使用粗糙石器,会用天然火。
2、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从猿到人的演变地程中,( 起了决定作用。
3、北京人:距今约( )年之间,北就周口店龙骨山,能直立行走,还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确。会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6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7、山顶洞人:距今约( )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和现代人差不多,使用( )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能够人工取火。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
二、原始的农耕(氏族、磨制石器、共同劳动)
1、距今约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 )耕地,种植( )他们住的房子是( )过定居生活。
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 )制作简单( )
2、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
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饲养住在。
他们能制造彩陶,有刻画符号。是我国早期已会纺线、织布。
3、墓葬出现贫富分化的原始居民是。
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蔬菜。
三、部落和部落联盟(传说和史实)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轩辕指是谁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
影响是。2、黄帝被尊称为。
3、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4、列举几个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三过家门不入是( )
1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时间( )
15、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 )代替变成( )
16、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17、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
18、夏朝最后一个暴君“以人为骑”的是。
20、夏、商灭亡的共同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21、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
1、前朝统治( )2、能够抓住时机3、商汤、武王能重用( )
4、商汤、武王时期国力逐步强大。
22、商朝又称殷朝的原因是。
23、武王伐纣的战役是( )时间( )
24、西周起止时间建立者都城。
25、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
内容( )26、西周后期,和“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相关,并最终导致国人暴动的暴君是。
27、“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的暴君是。
28、我国出现青铜器的时期。
29、青铜文化灿烂时期是( )
30、著名的青铜器代表。
31、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的举世闻名的青铜文化是。
代表作。32、夏、商、西周是以( )的社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 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
33、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 )
这种文明是建立在。
34、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时间分别为。
35、春秋时期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现象的原因是。
36、春秋著名的霸主有。
37、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管仲相桓公的结果。
38、通过城濮大战成为霸主是。
39、“退避三舍”的成语**于哪两个国家战争。
40、与“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相关的霸主是。
41、“卧薪尝胆”的霸主是( )他与( )在长江流域进行了争霸。
42、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43、战国七雄是。
44、列举战国时著名的战役。
45、因为“围魏救赵”之计而得胜的战役是。
46、列举春秋和战国时期留下的成语故事。
47、秦、赵发生空前激烈的战役及时间是从此,六国无力与秦抗横。
48、《吕氏春秋》上的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1)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哪一项农业技术?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何时推广?
(2)与此同时还有哪一项生产技术?这两项生产技术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49、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修建者至今仍造福人民。后人写诗赞道“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5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5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谁说的( )他在( )支持下,在( )年开始变法。
变法内容:影响: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
5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商朝甲骨文。
商周金文、铭文。
西周晚期大篆。
战国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写字。
53、农历起源于( )端午节起源于。
历法完备,闰年增加一月的是( )
测定出二十四个节气是。
54、春秋战国之际的被称为神医是( )他的成就是。
5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1)出自哪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
2)作者生活的哪个时期哪个国家?他创作什么新体诗?代表作?
3)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是什么时候?哪些民俗?
56、春秋战国时盛行的**是最珍贵的乐器是( )
57、春秋时期,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58、儒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 )观点。
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 )观点。
兵家鼻祖( )著作( )观点。
59、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反对侵略战争,支持( )
儒家代表人物( )提出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可持续发展
道家代表人物( )观点批评孔子要恢复西周制度的作法。
法家代表人物( )他主张( )反对( )提倡( )他提出建立君主**的封建国家。
60、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思想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6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62、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分别是谁的言论?分别生活在什么时期?什么学派创始人?
(2)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
(3)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4)想一想,这些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丈夫。
材料三:“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这是谁说的话?他生活哪个时期?哪个学派的代表人?
(2)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
(3)材料三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这种思想对我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10.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 颁布 推恩令 b 实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题姓名。第三单元 第9课 第15课 9课 公元前年,嬴政 秦始皇 建立秦朝,定都 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在 设置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使用小篆。统一货币,通用圆形方孔钱。统一车轨,开凿灵渠。北击 修筑 秦长城西起临...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1 1约170万年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 北京人,70 20万年前,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使用旧石器,知道用天然火 3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身上已经没有猿类的特征,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能人工取火。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