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上册1 2学会观察同步练习 带解析

发布 2023-03-03 04:16:28 阅读 2622

2018-2019学年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上册1.2 学会观察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在显微镜视野内只能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让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更明显,此时可。

a.改用凹面镜反光,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c.改用凹面镜反光,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镜反光,放大光圈。

2.下列选项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10×10b.5×10c.5×40d.10×40

3.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六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和和和和e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b.在玻片上写的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字母“b”

c.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

d.观察时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正**,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5.要使显微镜视野内行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该选用下图中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小柯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如图甲所示视野调整到如图乙所示视野,他应该将载玻片( )

a.向右移动b.向上移动c.向左移动d.向下移动。

7.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a.更换较短目镜——放大倍数增加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c.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d.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变多。

8.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l0x转换成45x,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

a.变亮b.变暗c.无变化d.无法判断。

9.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装片、目镜b.装片、装片c.目镜、目镜d.目镜、装片。

10.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让已观察到的像更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11.下面是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向上方移动玻片——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

c.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变亮d.用5x和10x的镜头组合,看到的物像放大了15倍。

12.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①→b.①→c.③→d.③→

13.如需擦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需用。

a.餐巾纸b.擦镜纸c.湿巾d.洁净的纱布。

14.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二、综合题。

15.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依次看到的视野。分析回答:

1)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___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由视野②→③的操作是转动___填“转换器”或“遮光器”)换上高倍物镜。

2)由视野③→④的操作可先选用___填“平”或“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16.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放大物像的部件是与。

2)能够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上升下降的是部件。

3)可以调换物镜的部件是。

4)放置玻片标本时,标本应正对___的中心。

5)部件⑦是___在光线弱时,使用。

6)对光后看到的视野必须是___的,就说明光对好了。

17.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转动___填标号)时,镜简的升降范围较小。

2)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结构[12]__和[9

3)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___倍。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内看到细胞的数目会___填“增多”或”减少”)。

视野会变___填“暗”或“明”)。

4)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___填标号)。

5)将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如果物像在左前方。我们可以将玻片标本向___移动,使物像回到视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解答】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

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2.【答案】d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四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400倍)。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据此答题。

3.【答案】a

解析】【解答】a、b、c一端无螺纹为目镜,d、e、f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

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c和长物镜d。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以及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4.【答案】b

解析】【解答】a、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再利用低倍镜、大光圈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然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最清晰,最后整理存放,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所以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简单的概括为: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物象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在玻片上的字母“p”上下左右颠倒后,看到的是“d”,而不是“b”,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可见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可见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如我们要向左移动玻片标本,所以,根据题意,物象偏左上方,那么就需要向左上方移动玻片,物像就向左下方移动,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操作方法,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物象是把玻片旋转180度后,就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此部分常考的知识点还有:调节视野的明暗的调节,即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光圈的大小不等,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光圈越小,视野就越暗,所以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七年级生物上册《鱼类》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鱼类 学案冀教版。4.6鱼类。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3.概述鱼的呼吸过程。4.认识常见的鱼类。5.阐明保护鱼类的方法。能力目标 尝试实验 观察 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情感目标。建立保护和理利用水产资源的意识。二 教学重难点。重...

七年级生物上册鱼类导学案冀教版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 支持,谢谢!七年级生物上册 鱼类 导学案冀教版。一 学习目标 能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知道常见的鱼类及鱼类的主要特征。3知道变温动物的概念。4知道常见的淡水鱼类与海洋鱼类 学习重难点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二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检测 鲫鱼身体呈形,体表长有。...

七年级下生物冀教版月考

玉河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班级 七年班姓名。一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均衡膳食是指。a 能 高能量的膳食。b 最易消化的膳食。c 必须含有水分的膳食。d 比例适中而又含有各种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膳食。2 小林这几天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应当建议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