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发布 2023-03-02 01:09:28 阅读 5295

一、读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材料一南阳武侯祠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

1)上述历史材料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2)这个历史人物辅助谁建立了什么国家?

3)材料中的“三分国”是指哪三国?

4)材料一中的“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5)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6)请列举与这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两个成语。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1 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四、《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

4)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五、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跖,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为德,故为跖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请回答:1、“魏主”是谁。

2、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

3、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目的是什么?

4、他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请回答:1)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

4)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5)本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七、材料:“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此材料评价哪一位历史人物?评价的是他的什么成就?

2、被评价的人物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品?后人怎样尊称他?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8 22课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 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与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二 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 三国鼎立的形成。年曹丕建立魏国,都 洛阳 水利工程。年刘备建立蜀国,都 成都 丝织业。年孙...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中 老臣 是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c.政权 和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

七年级历史 上 第四单元学案。第一部分 基础闯关。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一 三国 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官渡之战 时间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2 赤壁之战 时间年 作战双方 结果 影响 3 三国鼎立形成 二 三国的政治经济 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国丝织业兴旺 国曾派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