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发布 2023-03-02 01:34:28 阅读 5627

一.选择题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和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曹魏、北魏 b.前秦、北魏 c.西晋、北魏 d.前秦、东晋。

4、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刘备b.曹操c.孙权 d.诸葛亮。

5、《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7、下列战役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官渡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b.②①c.②①d.②④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9、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10.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

改用汉姓 ②改穿汉族服装③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①②b.②③c.①②d.①③

11.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 )

a.用汉姓 b.穿汉族服装 c.学习汉语 d.与汉人通婚。

1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3.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商鞅变法 b.戊戌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管仲改革。

14.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a.①②b.②③c.①②d.①④

15、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16、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下正确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步伐。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c.启蒙运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形成了东西方对峙格局。

18、“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山西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19、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都是以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这位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张衡 c.贾思勰 d.宋应星。

20、“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

a.柳公权 b.米芾 c.赵孟頫 d.王羲之。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改革。

a.①②b.②③c.①②d.①②

二、非选择题。

22.(12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材料一的图和**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包含哪些具体措施?(4分)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后世有何影响(8分)

23.(22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有的人的事迹影响千代,有的人的行为左右一个时代。以下这些人物和作品你熟悉吗?

贾思勰蔡伦祖冲之水经注

1)图。一、图二、图三所示人物生活在那个历史时期?(6分)

2)三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各有何重大贡献?(6分)

3)图四《水经注》的作者是?(2分)

4)这些重大的贡献属于我国古代文化成就中的哪一个领域?(8分)

24、(10分)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

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缛,……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固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三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 请写出abc三处所代表的国家的名称(6分)

2) 为图中所呈现的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名称(2分)

3) 为图一这种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发生在这是时期吴国的船队到达加强了内地与这一地区的联系。(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l)这是什么朝代形势的分析?(2分)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那两位人物?(2分)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4分)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一 读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 1 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3 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4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二 材料一南阳武侯祠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8 22课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 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与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二 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 三国鼎立的形成。年曹丕建立魏国,都 洛阳 水利工程。年刘备建立蜀国,都 成都 丝织业。年孙...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评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基础测评1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1 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 a 河南一带 b 河西走廊 c 四川地区 d 长江中下游一带。2 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 a 孙权 b 刘备 c 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