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记诵材料

发布 2023-03-01 03:38:28 阅读 6552

2012——2013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古诗文记诵资料。

一、《伤仲永》

精准译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作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泯然众人矣】(他的才能)才能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了。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他的才能是先天的到的,胜过有才能的人很多。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像他那样天资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文学常识。精释词语。

第一段:【伤】哀伤,叹息。【世隶耕】时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未尝】不曾。

尝,曾经。【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求】索要。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对……感到诧异。

焉:代前文的“忽啼求之”这件一事。【旁近】附近。

指邻居。【与】给。【书】写。

【并自为其名】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养】赡养。【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意】指内容(、主题)。

【一乡】全乡。一:全。

【自是】从此。自:从;是:

此,这。【立就】立刻完成。就:

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观】看。

【邑人】同县的人。邑,县。【奇】对……感到惊奇。

【稍稍】渐渐。【宾客其父】请他的父亲去做客。宾客:

这里是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或】有人。【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利:认为……有利可图。

然:此,这样。【日】每天。

【扳(pān)】通“攀”,牵,引。【环谒(yè)】四处拜访。谒,拜访。

第二段:【从】跟随。【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令】让。【称(chèn)】相当。【闻】名声。

【复】又。【焉】代词,仲永的情况。【泯(mǐ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

常人。矣:语气词,了。

第三段:【王子】王安石的自称。【通悟】通达聪慧。

【受】承受。【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的到的。【贤于材人远矣】胜过有才能的人很多。

贤:胜过,超过。于:

比。材:有才能的人。

【卒】最终。【之】调节音节,不译。【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受:承受。【彼其】他。

【且】尚且。【今】现在。【固】本来。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得:能够。

而:表承接,就。已:

停止。耶:表示反问语气,吗。

原文填空。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⑶泯然众人矣。

2. 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精要问答。1. 课文前两节叙事,最后一节议论。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答】①课文叙述了方仲永因父亲“不使学”由天才沦为普通人的事。②表达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2.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①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②十二三岁时,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③方仲永又过七年,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3.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答】 具有表现了方仲永的天资非凡。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导致仲永“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教育。

6.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答】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8.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这一主题是如何体现的?)

答】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是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通过从仲永的才思敏捷到才思衰退的对比体现出来的。

9. "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同时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10.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答】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 (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11."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上启下,体现了仲永的天资非凡,名声在外。

二、《孙权劝学》

精准译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一样(事务多)呢?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蒙乃始就学。】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事情。

鲁肃很(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说:“士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认清这个道理怎么这么晚啊!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2024年间的史事。

精释词语。第①句:【初】当初。【谓】对……谁说,告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今】现在。【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事务。

第②句:【辞】推托。【以】用。【务】事务。

第③句:【岂】难道。【欲】想要。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为】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吗。

第④句:【但】只。【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第⑤句:【言】说。【孰】谁。【若】比(得上)。

第⑥句:【以为】认为。【益】益处。

第⑦句:【乃】于是,就。【就】从事。【始】开始。

第⑧句:【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论议】谈论。【大】表程度,很,十分。【惊】惊奇。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非:

不。复:再。

第⑨句:【士别三日】士人分别了几天。士:

士人。三:不是确指,几。

【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大兄】长兄,这里指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怎么。【见事】认清事物。见:

认清。【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乎】语气词,啊。

第⑩句:【遂】于是。【拜】拜见。【而】表顺承,然后。

原文填空。1.“孙权劝学”是文章的重点,从其劝学的角度看,说明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方法和目的的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说明学习的可能性的句子:“卿言多务,孰若孤”;说明学习的益处的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文中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明了吕蒙学有所成后自豪、喜悦之情。

精要问答 1.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2.成语解释:①吴下阿蒙:

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②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③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

3.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吕蒙接受孙权劝导而开卷读书,学有所成。

4.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答】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和益处。最终成功劝学“蒙乃始就学”。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答】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共120分,默写97分,书写3分名著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古诗词默写 60分。竹里馆王维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4 逢入京使岑参 4晚春韩愈4 泊秦淮杜牧 4贾生李商隐4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4约客赵师秀4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登飞来峰王安石4 游山西村陆游 8望岳杜甫8 已亥杂诗龚自珍4...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

姓名得分。1 陋室铭 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2 陋室铭 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3 陋室铭 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4 陋室铭 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5 陋室铭 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6 陋室...

七年级古诗文

初三年级语文小卷 古诗文默写。班级姓名学号 七年级。1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洛阳边。沉沙铁未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杜牧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杨花落尽闻 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妇姑携壶浆丁壮在南冈。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