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梳理

发布 2023-03-01 10:16:28 阅读 7701

1 2014考试手册所列篇目(六古文+4古诗):

2 ★陋室铭 1楼。

3 ★爱莲说。

4 王顾左右而言他。

5 公输。6 ★曹刿论战(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7 邹忌讽齐王纳谏。

8 ★江城子(密州出猎)

9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1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1 ★题都城南庄(每周一诗)

一)陋室铭(1)·刘禹锡(七下,苏教版八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2)是陋室,惟吾德馨(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6),阅金经(7)。

无丝竹(8)之乱耳,无案牍(9)之劳形(10)。南阳(11)诸葛庐(12),西蜀子云亭(13)。孔子云:

何陋之有(14)?

注解】1)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室成之后,刘禹锡特作《陋室铭》,由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室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2024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2)斯:这。

3)馨(xīn):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4)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5)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6)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金经:泛指佛经。

8)丝竹:泛指**。

9)案牍:官府的公文。

10)劳形:使人劳累。形,身体。

11)南阳:指湖北襄阳西的隆中,汉时属南阳郡邓县。

12)诸葛庐:诸葛庐的茅庐。

13)子云亭:在四川成都。子云,扬子云,即扬雄,西汉文学家。

14)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学习建议】阅读

课文题目是“陋室铭”,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课文开篇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你能谈谈这种写法的作用吗?作者为自己居室作铭,为什么还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表达。学习《陋室铭》后,也许你会对巍然耸立的现代建筑物产生困惑,是崇尚艰苦朴素的传统住房,还是追求幽雅舒适的现代家居?在“陋”与“新”之间,你将作何选择?

请与小组同学谈谈你的想法。

积累。积累下列词语:斯(这)、则(就)、云(说)、鸿儒(大儒,指博学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

知识卡片】古代文体——铭。

“铭”本诗镂刻上器物或碑石之上,用以称颂功德或劝申鉴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铭体文。铭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辞精炼,讲究韵律,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如《陋室铭》就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作韵脚,借“陋室”抒发了幽雅高洁的胸襟和悠然闲适的情趣,表现出作者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墓志铭、座右铭都保留了此种文体的特点。

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曾任检察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阅读鉴赏1】

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4—7句。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

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8—9句。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

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

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于网络。

阅读鉴赏2】

课文是作者贬至和州时所作的一篇骈文。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从“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

“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从写法上看,本层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起笔不落俗套。“德馨”一词统领全篇,为全文之“睛”。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先写环境的清幽、雅致:

“苔痕上阶绿”说明来的人少,“草色入帘青”说明庭草不除,渲染了恬静的气氛,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接着写室中人:来往的都是志同道合的“鸿儒”;最后写室中事:

实写“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实结合,表现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这一层扣紧“惟吾德馨”,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突出了作者的美德。

第三层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上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庐”“亭”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扬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全文以反诘句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本文在抒发身居陋室,壮志弥坚的情怀时,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如开头言山、水的时间是“比、兴”;描述陋室环境及室内生活时用了“赋”的写法。此外,作者引用典故,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从多个角度升华了馨香的品德和高洁的志向。

150个实词积累。

54 名: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6 素:不加装饰例句:可以调素琴。

99 形:形体、身体。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121 云:说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49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例句:谈笑有鸿儒。

150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例句:往来无白丁。

特殊用法】名:出名,名作动。

乱:使……乱,使动。

劳:使……劳累,使动。

何陋之有:倒装句。“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

二)爱莲说(1)·周敦颐(七下,苏教版七下专题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3)独爱菊。自李唐(4)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5)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6)清涟(7)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8)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9)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0)众矣!

注释】1)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

2)蕃(fán):多。

3)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他喜爱菊花,常在诗中咏菊。

4)李唐: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李唐”。

5)予:我。

七年级古诗文

初三年级语文小卷 古诗文默写。班级姓名学号 七年级。1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洛阳边。沉沙铁未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杜牧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杨花落尽闻 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妇姑携壶浆丁壮在南冈。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

七年级古诗文

七年级古诗文复习资料。班级 姓名 学号 要求 参考书本注释 平时所做笔记完成,部分答案仅为参考,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世语新说 两则 基础知识训练。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乃。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七年级下册默写练习姓名 班级 第六单元后课外古诗 1 烟笼寒水月笼沙2 宣室求贤访逐臣3 莫言下岭便无难4 黄梅时节家家雨5隔江犹唱后庭花。6一山放出一山拦。7不问苍生问鬼神。8 有约不来过夜半河中石兽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二石兽并沉焉。2寻十余里无迹。3 尔辈不能究物理。4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