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汇总

发布 2023-03-01 02:16:28 阅读 8750

第2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既能构成细胞糖类(包括淀粉):主要功能供能

又能提供能量的脂肪(如动植物油):主要功能备能

蛋白质:主要功能构成细胞

可以构成细胞 ,但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水和无机盐。

水:约占体重的 60~70 %作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为重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无机盐:如钙、磷、铁、碘、锌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

①缺钙:儿童易得佝偻病 ,老人或妇女易得骨质疏松症 ②缺铁易得: 缺铁性贫血。

缺碘:成年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 ,儿童易得呆小症

缺锌: 生长发育不良, 味觉发生障碍 ⑤缺钙和磷: 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

既不能构成细胞又不能提供能量:维生素。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 ,但作用重要。

维生素a:**: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

缺乏症: **干燥 、 夜盲症 、干眼症。

维生素b1:**:豆类、谷物、糙米(既粗粮) 缺乏症: 神经炎 、 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维生素c:**: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缺乏症: 坏血病 (既:皮下、牙龈出血)

维生素d:**:肝脏、鱼肝油、鸡蛋缺乏症: 佝偻病 (儿童易得)、骨质疏松症(老人妇女)

膳食纤维(第七类营养素):不能消化。利排便,预防肠癌、高血脂。**:粗粮 、蔬菜、水果。

问:1、健康食品:① 豆类、牛奶含蛋白质、脂肪、铁、钙均比较多;

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维生素d、铁和锌都比较多。

2、补钙同时应同时补充点维生素d (可以促进对钙的吸收)可增加疗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7个器官)和消化腺(5个器官)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⑴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有导管):唾液腺(分泌唾液消化淀粉 )、

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脂肪 )、胰腺(分泌胰液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无导管):胃腺(分泌胃液消化蛋白质 )、

消化道部分肠腺(分泌肠液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

口腔内有:牙齿(咀嚼食物)和舌(搅拌食物) ②咽、食道:食物的通路。

胃(主要作用: 暂存食物 、也可消化和吸收 )

小肠(起始部分称为十二指肠):(作用: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上有盲肠,其上又有阑尾):形成粪便 ,也可吸收 ⑥**(排出粪便)

二、消化方式 ① 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 、舌的搅拌 、胃肠的蠕动 、 胆汁的消化等。

化学性消化→分泌消化酶把大分子物质→ 小分子物质。

三、消化过程: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 脂肪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为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问:1、直接开口于消化道(既无导管)的消化腺为胃腺 、 肠腺 。 2、最大的消化腺为肝脏

3、能消化的器官:① 口腔 (淀粉→麦芽糖) ②胃 (蛋白质→多肽)③ 小肠 (各种食物)

4、淀粉最初被消化是在口腔 (如乙图)

蛋白质最初被消化是在胃 (如丙图)

脂肪最初被消化是在小肠 (如甲图)

5、特殊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液是肠液 、 胰液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6、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① 面积大:长、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增大了面积。

壁薄(3种)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壁、 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 面积大 ② 消化液多(3种)(肠液、胰液 、胆汁)

7、消化器官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是胃、 小肠;只能消化不能吸收的是口腔;只能吸收不能消化的是大肠 ;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是咽 、 食道 。

**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利用的是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验:

1号试管可作为2号试管的对照,其中变蓝的试管是 1 号。原因: 淀粉遇碘液变蓝

不变蓝的试管是 2 号。原因: 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了

把试管放在 37 ℃温水中,是模拟的人体的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强

高温会破坏酶的活性,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

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2号加入馒头块,都加入唾液后放入37℃水中10分钟后,冷却后。

都滴加2滴碘液,则 1 号试管不变蓝,说明碎屑比较容易消化。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

舌头搅拌,为物理性消化。

9、肝炎病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否则会消化不良。原因:肝脏分泌的胆汁较少,不能把脂肪分解为脂肪微粒 ,使得脂肪在体内难于消化。

10、有些药物带有胶囊(淀粉囊),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原因:淀粉不能被胃消化,只有到达小肠后才能被消化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显示,五类食物从多到少的顺序为:

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水产类、奶豆类、脂肪类。

2、每日摄入热量中早、午、晚饭热量比为 3 : 4 : 3

3、青少年应食用足够的糖类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适量的蛋白质 (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 、 维生素 、 纤维素 (保证身体正常发育)

4、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 、 保质期 。

第3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 (包括: 鼻 、 咽 、 喉 、 气管 、 支气管 )和肺组成。

主要结构是肺(作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 (毛细血管)、

清洁 (鼻毛)、 湿润 (黏膜),但是能力是有限的。

3、⑴痰的产生: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和表面的纤毛吸附和阻挡吸入气体中的尘粒 、 细菌等物质而形成的。所以很脏。

痰的排出:在纤毛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下,把痰送到咽部,通过。

咳嗽排出体外。由于痰里带有大量细菌,可传染呼吸道疾病。

4、人第一次呼吸:在出生前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故不。

用肺呼吸。出生后的第一次啼哭,使得空气进入肺里,开始了用呼吸系统进行呼吸。

5、吃饭说笑可能会窒息:原因: 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的共同通道,由会厌软骨调节。

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进入前面的食道 ;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后面的气管 。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使食物进入气管 ,引发危险。

6、发声的秘密:在喉部有发声的器官声带 。呼吸时声带打开 (打开或关闭)。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既: 呼气和吸气)完成的。过程如下:

吸气:呼吸肌收缩 →胸廓容积增大 →胸廓气压↘→肺扩张 →肺内气压减小 →气体入肺。

呼气:呼吸肌舒张 →胸廓容积减小 →胸廓气压↗→肺回缩 →肺内气压增大 →气体出肺。

2、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可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公式如下:

胸围差=深吸气的值-深呼气的值。测三次,取平均值。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3、呼吸肌有两种:分别简称为肋间肌和膈肌。

4、吸气时呼吸肌都收缩 (此时膈顶下降 ,胸廓容积增大 )

呼气时呼吸肌都舒张 (此时膈顶上升 ,胸廓容积减小 )

5、肺泡适合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数量多 ②外包毛细血管网

壁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7、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8、人体o2最多的部位是肺泡 ,co2最多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产生co2的源头)。

9、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 工业生产的排放 、 车辆、船舶尾气 、 秸秆焚烧 、 地面扬尘

10、控制污染物排放 ,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植树造林是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血液的成分:

1、在新鲜的人的血液中放入抗凝剂 ,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

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占55%),下层暗红色物质为红细胞 (占45%)

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中成分最多的物质为血浆

2、 组成:① 血浆 (主要是水 );血细胞: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血液 ①运输(①血浆:运载血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 ;②红细胞:运输 o2 )

功能 ②防御、保护(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血小板: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

3、血液为什么是红的?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 ①与氧结合形成鲜红色的动脉血。

红细胞中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 ②与氧分离形成暗红色的静脉血。

4、血细胞比较表:

4、贫血分为两种:缺红细胞和缺血红蛋白 。贫血时应该补充含铁质 、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记忆要点 新人教版

p2关于人类起源,19世纪达尔文建立驳倒了神创论,提出人类和现代的共同原始祖先是进化论最可靠的证据是是石化了的遗体 遗物和遗迹等。在东非大裂谷,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进化论 类人猿 森林古猿 化石 p3四种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有长臂猿和毛色较浅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有和黑猩猩与人类亲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一。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草原 荒漠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2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 人均森林面积减少 2 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3 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4 过度放牧使草原草场退化 沙化。3 我国森林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汇总,人的由来。一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亚 非 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2 四种现代类人猿 长臂猿 猩猩 大猩猩 黑猩猩。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3 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 地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