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发布 2023-02-21 16:32:28 阅读 5050

21黔之驴。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好事者( )庞然大物( )远遁( )

窥之( )稍近益狎( )跳踉( )以为且噬己也( )

文学常识】《黔之驴》选自作者 , 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

现在等省的部分地区。

成语】①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字词注释】1、有事者船载以入( )喜欢。

2、有好事者:用船装运(驴)进入(黔)/船:名词作状语、用船/载,省略“之”

3、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则:表转折,却。

4、虎见之,大物也:庞然:巨大的样子。

5、虎见之,庞然大物也,神:把(它)--当作。“以”后边省略“之”字。

6、蔽林间窥之(蔽:隐藏) 窥( )偷看

7、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稍:渐渐地) 慭慭(yinyi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8、虎大骇,远遁大骇:hai 非常害怕遁dun、逃走

9、以为且噬己:以为:认为。//且:将 //噬::(shi)咬。

10、然往来视之:(然:然而,但是)//

11、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2、益习其声:(益:渐渐)(习:熟悉。习惯)

13、终不敢搏(搏bo:扑、击)

1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益:更加狎xia: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15、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

碰闯//倚:倚靠//冲:冲撞//冒:

冒犯。16、驴不胜怒,蹄之:(胜sheng:

忍受,禁受)//蹄:名词作动词用,用蹄子踢。

17、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计:盘算。

18、技止此耳: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止:只不过 //耳:罢了。

19、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离开)

一词多义】

1、以为: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b、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2、然: a、慭慭然,莫相知(…的样子)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但)

3、且: a、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将要) b、且焉置土石(况且)

词性活用】

1、稍出近之(靠近2、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4、虑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只、仅)

翻译下列句子】

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译: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庞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就躲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看它。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驴不胜怒,蹄之。

译: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5)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文: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6)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译文: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

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惧驴——识驴——吃驴)

2、请用原文回答

1)文中介绍了驴来历的句子是:(黔无驴……船载以入)

2)好事的人好事的句子是:_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_

3)老虎对驴的第一印象是:庞然大物,以为神)

3、从畏驴到食驴过程中虎的心理变化: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驴和虎的性格特征。

驴:外强中干,蠢笨无能,不善于研究对方;

虎:生性胆大,勇猛**,工于心计,智勇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吓倒,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也告诉我们要有真本领,真才干。

22 陋室铭。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 ,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给下列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

解释下列字】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 )阅( )金经( )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形。

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2、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3、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

4.《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5.《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

6.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四、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五、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六、拓展延伸发挥题: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3 爱莲说。

重点字词释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可:值得蕃(fán):多。 甚:特别,十分。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涟:水清而有微波。 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 应当,当然。

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3、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

七年级古文复习

三峡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 略无阙处 2 夏水襄陵 3 不以疾也 4 属引凄异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七年级古文复习

课题 七年级古文复习 课时 1课时课型 复习课。主备人 时间 2012.3.28 备课组长 昌昭昕审核人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一 古代寓言二则 1.解释句中加点字,并在横线上补充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重要字词。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及反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古今异义。求...

七年级上册古文复习

期中考古诗文复习 七上 4.古代诗歌四首 问题p16一 二 三 四 临澹澹竦峙星汉 幸至幸甚至哉 杨花客路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昏鸦断肠天涯 8 世说新语 二则 问题p30一 二 咏雪 内集儿女文义俄而 骤何所以差拟 末若因风期行日中 舍去舍去乃 不相委而去相委 引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