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文复习

发布 2023-02-24 06:16:28 阅读 7231

《三峡》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

3)不以疾也( )4)属引凄异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2.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4分)

广告语: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素湍绿潭( )4)属引凄异(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2.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 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木兰诗》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 ,

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策勋十二转当户理红妆。

2.第①段画线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在表达什么?(2分)

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2句)

陋室铭》1、解释下例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6、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孔子云:何陋之有。

7、“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爱莲说》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

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植。

5)宜乎众矣宜。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6.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1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河中石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但知其一。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七年级古文复习

课题 七年级古文复习 课时 1课时课型 复习课。主备人 时间 2012.3.28 备课组长 昌昭昕审核人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一 古代寓言二则 1.解释句中加点字,并在横线上补充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重要字词。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及反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古今异义。求...

七年级上册古文复习

期中考古诗文复习 七上 4.古代诗歌四首 问题p16一 二 三 四 临澹澹竦峙星汉 幸至幸甚至哉 杨花客路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昏鸦断肠天涯 8 世说新语 二则 问题p30一 二 咏雪 内集儿女文义俄而 骤何所以差拟 末若因风期行日中 舍去舍去乃 不相委而去相委 引顾 12...

七年级下古文复习

21黔之驴。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黔无驴 好事者 庞然大物 远遁 窥之 稍近益狎 跳踉 以为且噬己也 文学常识 黔之驴 选自作者 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在等省的部分地区。成语 黔驴技穷庞然大物。道理 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字词注释 1 有事者船载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