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20 满分:120 )
一、积累与运用( 3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怦怦(pēng) 攲斜(j疲倦不堪自做主张。
b.卜问(b应和(yīng) 得意洋洋混为一谈。
c.着落(zhuó) 归泊(bó) 自相矛盾蛛丝马迹。
d.祷告(dǎo) 屏息(píng) 翻来复去截然不同。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恻,否则收效甚微。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有《我与地坛》、《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2024年被授予“**自由勋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他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感人的千手观音。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而且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6、 某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 )3分)
a、恭候莅临 b、望准时出席 c、敬请届时指导 d、欢迎大家光临。
7、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
c、柳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春)
d、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花香。(秋)
8、 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3分)
a、浪淘沙 b、水调歌头 c、天净沙 d、西江月。
9、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10、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3分)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11、 诗文名句默写(6分)
1)、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也有类似抒发乡愁的诗句。
2)、春天,杭州西湖边的原野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
3)、《咏雪》中写雪的比喻句是。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述对于富贵的态度。
5) 写一句关于“雁”的诗句。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4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的特点。(2分)
13、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其中矣。”
14.《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与《大学》《孟子》《 合称“四书”。(2分)
15、解释词语:(2分)
1)逝者如斯夫斯2)博学而笃志笃。
16.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1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8.选文很多内容与学习有关,请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获得的启示。(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征求不已惟欲清净
20.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21.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4分)
梦里开满泡桐花。
①春天来了。
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呜,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③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④泡桐的生命力极强,用指头粗细的一段根随便往土中一插,春雨一淋,春日一晒,春风一吹,它便顶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破土而出。头年的泡桐树像竹竿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且是中空的,因此长得特别快,一年就可以长十来米高。泡桐树的叶子为了吸收到阳光,头一年也特别多、特别大,从根部一直长到顶端,大的像荷叶一样,小时候在河堤上放羊,我们常用泡桐叶当伞去遮风挡雨。
泡桐树身直质轻,且有韧性,过去家乡盖房的梁檩最佳的选择便是泡桐。
⑤春节刚过,泡桐的细枝顶端便生出一串串带有黄绿斑纹的卵形花蕾,一串挨一串地向上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开屏,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那卵形的花蕾便从顶端裂开,这时浅紫色的花朵便像出了壳的小鸡一样从里面顶了出来,然后像吹气球一样向上伸展,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粉色的小喇叭。微紫的泡桐花在金色阳光和黄色的土地相互调和的色调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
没有绿叶的映衬,远远地望去一棵棵泡桐便是一只只五色缤纷的花孔雀在春光中尽情地开屏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又像一群美丽的少女穿着紫色的彩裙微笑着在那里翩翩起舞,是那么的新鲜动人惹人喜爱。
⑥每当我看到热情绽放的泡桐花,嗅着略带苦味的淡淡的清香,依稀之间,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像泡桐花一样美丽的儿时伙伴桐花。桐花是邻家的大女儿,聪明而美丽。童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有桐花的影子,我们一起快乐地放羊,一起蹦跳着上学,曾共撑过一柄桐树叶,她也曾送给我用泡桐花蕾串成的项链,我也送给她用泡桐花编成的花环。
⑦桐花家盖了小洋楼,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泡桐。我们村的泡桐也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村子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棵泡桐树了。不仅是泡桐树,还有洋槐树、苦楝树、桑树、皂荚树等都是越来越少,渐渐地走出了我们的视野。
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杨树,年轻人说杨树长得快而且板材厂收购的价值也高。不仅村里村外的杂树被换成杨树,连种庄稼的地里也被杨树成片成片地占领,其实不是杨树惹的祸,它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树,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得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一 填空。1 成语对对子 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5分 例 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 指鹿为马 精雕细刻 雪中送炭 伶牙利齿 2 各举出以。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开头的俗语 包括成语 惯用语等。10分 例如 一心一意。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3 下面人名各取自...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50分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及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响彻 ch堕落 zhu嶙峋坚韧不拔。b 姊妹 zh喧染 xu n 啜泣险象叠生。c 枯涸 h黄晕 y n 磅薄晃然大悟。d 猝然 c梦寐 m i 玷污具体而微。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2010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康市中学南片片区全能竞赛七年级语文试卷。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 语言运用 28分 1 下列词语的字形 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渲闹惬意讪笑sh n 来势凶凶。b.粲然嗥鸣 o 嫉妒j叱咤风云。c.斑斓脑髓su 炽痛ch 妇孺皆知。d.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