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到六年级国学经典名句

发布 2023-02-11 03:44:28 阅读 6925

(四年级)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7、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规》 【译文】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1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1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1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

1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19、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意思: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2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处:《晏子春秋》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五、六年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7、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

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

1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1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译文】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2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3、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2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译文】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26、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老子》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27、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

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2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9、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译文】读书贵在能提出疑问,有疑问方可得以启发;读书应循序渐进,渐进方能深入彻底。

六年级国学必背经典名句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4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5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6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六年级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教学设计。第10课清静无为。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根据译文 注释和教师讲解初步理解课文。3.了解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的意思与意义。4.理解 萧规曹随 的典故与成语释义,并能准确使用。教学重点 理解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的观点。教学难点 理解老子 治大国,若...

六年级国学经典背诵

第2页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第4页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第5页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第8页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取用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