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抓住文章的线索。
趣味故事我的老师很幽默。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文章线索的知识,然后让我们写一篇写人的作文,要求以这个人的特点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写谁呢?对,就写我们的语文老师,他的特点就是幽默。
有一次,由于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考了100分或90多分,所以老师念分数发试卷。刚开始发的试卷,是100分的,老师把100分换了好几种不同的说法,引来同学们一阵阵的笑声。接下来报90多分的了,“某某某,9分。
”同学们一阵惊讶———她的成绩可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呀!后来,大家都明白了:99分嘛!
老师越报越快,同学们一直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
我们幽默的老师一直批评我们太活跃、太好动。在一节自习课上,老师把一张纸平放在手上,说:“大家都安静,让我们尝试一下能不能听见这张纸掉在地上的声音!
”说完,教室里安静下来。老师把纸丢下,纸飘来飘去,很不情愿地落在了地上,发出了轻柔的声音。同学们大叫:
“听见啦!听见啦!”这节课让我们班第一次集体心甘情愿地安静下来。
实验结束后,大家都把由于老师的幽默举动被憋住的笑意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怎么样,我的老师很幽默吧!
基础达标红领章。
课后,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去了。没等我走出教室,陈老师就笑着对我说:“李伟,你的信。
”我高兴地跑到老师面前,激动地用双手接过这盼望已久的回信———从老山前线来的信。我小心翼翼地把信拆开。里面有一对红领章,我兴奋地拿出来。
它是平行四边形的,表面有一层平绒,红红的,显得特别鲜艳。
我望着它,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一个年轻的战士身穿军装,手握钢枪,衣领上嵌着一对红领章。他挺身跃出战壕,冲向魂飞胆破的敌人;在猫耳洞里,在微弱的灯光下,两名神炮手正聚精会神地擦着炮弹,跳动着的烛光把领章映得通红;一位失去右臂的重伤员,躺在前方医院的病床上,这位身残志坚的好班长,一再要求重返战场,他的领章红艳艳的,比鲜血还红,发出闪闪的红光。
我双手捧着这对领章,它仿佛在闪光,闪着耀眼的光芒。啊,红领章,我爱你!
1. “臂”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 用“‖”给短文分段,并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3. 用“”画出文中描写红领章的一句话。最能体现“我”无限喜爱红领章的一个动词是。
4.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通过 ,表达了。
的心情。2)短文中有两处用了破折号,前一个表示后一个表示最后一句朗读时应读出的口气。
5. “我”望着红领章,想到的英雄人物是谁?
能力提升母亲的爱。
我生长在一个小镇。从我家走着去当地的小学只要10分钟。
我至今还记得,每天中午的铃声响起,我总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回家。母亲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她的神态告诉我:在她心中,我是唯一重要的。对此,我终生感激。
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中演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
但不论我在家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就从头脑中消失了。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
她的话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女生扮演时。
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她没有( )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腰:“我打算挖掉这些草。”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株蒲公英,“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园子里留蔷薇花。”
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
母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
“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公主,这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说。
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的角色同公主的角色同样重要。”
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午饭时间也被我用来念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
演出的那天夜里,我很紧张。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
”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已经开始卷曲了。只看它一眼,就知道母亲正在外边,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天中午的谈话,精神格外振奋。
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花带回家。母亲把它放在两张擦脸纸之间,小心地夹在一本词典中。母亲一边做一边笑着说:“我们也许是唯一夹留这种花草的人。”
1. 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a.建议 b.异议 c.**。
2. 请你在文章中用“ ”画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比喻句。
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围绕“母亲的爱”写了母亲在楼梯顶层等“我”,母亲陪“我母亲通过蒲公英母亲在演出前送“我演出结束后母亲珍藏蒲公英。
4. 母亲带“我”到院子里散步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拓展延伸鱼竿和鱼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一根鱼竿与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
得到鱼的人走了没几步,便用树枝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好好品出鲜鱼的肉香,不一会儿,连鱼带汤就被他一扫而光。没过几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终于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边。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准备用鱼竿自救。可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水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上帝摇了摇头,决定再发一次慈悲。于是,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这次,这两个人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互相协作,一起去找寻大海。
一路上,他们饿了时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以有限的食物维持他们遥远的行程。终于,经过艰苦的跋涉,在吃光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每天都能吃饱了。
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几十年后,他们居住的海边发展成了一个村落,村里人都继承了两位创业者留下的传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渔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帝看到了这一幕,终于欣慰地笑了。
1. 选词填空。
狼吞虎咽各奔东西欣欣向荣跋涉。
1)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2)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3)爬山涉水,形容路程异常艰苦,也可以比喻事业方面的艰辛。
4)像老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地样子。
2. 文章围绕可以分成部分。
3. 上帝的恩赐是什么?为什么一样的恩赐却有不一样的结果?
4. 上帝在第一次受到恩赐的两个人饿死以后,为什么摇头?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思维训练
第四章理解文中的成语。趣味故事小明的一封信。小明今年八岁了,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儿。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小明的妈妈特别注重培养他,在他刚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背唐诗。小明的爸爸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都喜欢听小明背唐诗,听完以后特别高兴。今年小明上二年级了,除了背诗,他还背了很多成语。他特别想马...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思维训练
第1章标点符号我拿手。趣味故事标点符号的争吵。你看,标点符号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到字典公公家开会来啦!逗号长得像小蝌蚪,句号像个鸡蛋,双引号像四个小蝌蚪在打架,冒号像两个小人一起回家,顿号像刚发芽的小豆子一样,感叹号像倒着的水瓶在滴水,问号像人的小耳朵,省略号像小朋友们在排队跑步,书名号像螃蟹的两只夹子...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思维训练
第十三章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趣味故事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 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西域回纥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