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语文

发布 2023-01-07 09:09:28 阅读 6177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语感。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写景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国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

第1页。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一起踏青去,走进春的世界,花的海洋。

二、预习交流。

一)了解作者,体裁,写作背景。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主张文章要“独抒性灵”。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第2页。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燕地(yān) 花朝节(zhāo) 飞沙走砾(lì)廿二日(niàn)

脱笼之鹄(hú) 倩女[qiàn] 髻鬟(jìhuán)靧面(huì)

浅鬣(liè) 罍(léi) 蹇(jiǎn) 浃背(jiā)

曝沙(pù) 呷浪(xiā)堕(huī) 恶(wū)2、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重音、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

三、落实双基。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2、读完之后同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3、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分成两组比赛抢答。(1)解释加点的词语冻风时作(起)土膏微润(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这时;水波的颜色;初)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泡茶喝、端着酒杯、骑着驴之意)

第3页。2)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经常)作于时(这时)冰皮始解然:娟然如拭(--的样子)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

乍:波色乍(开始)明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满足)始:冰皮始(开始)解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髻鬟之始(刚刚)掠(3)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4)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鳞:鱼鳞,这里指像鱼鳞一样。例句:鳞浪层层。

第4页。名词作动词:

泉:泉水,这里是用泉水煮的意思。茗:

茶,这里是喝茶的意思。例句:泉而茗者,罍:

酒杯,这里是举起酒杯的意思。例句:罍而歌者蹇:

驴,这里是骑驴的意思。例句: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5)特殊句式a.判断句。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能够不因游玩而误事,潇洒地徜徉于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我)这种闲职啊。b.省略句。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和“鳞鬣”省略了限制语“鸟”和“鱼”)

译文:鸟的羽毛、鱼的鳞鳍都透着喜气。局促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译文:拘束在一间房子里。c.倒装句。

城居者未之知也。(否定句宾语“之”前置)译文: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例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译文: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地徜徉。

第5页。d.被动句。

例句: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被动句式标志。译文: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刷。四、研读课文。

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3.

提问: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

可以分三层。

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层(“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4.提问: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讨论并归纳: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

第6页。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5.提问: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讨论并归纳: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五、达标测试。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7页。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2.本段所写的时间、地点是。廿二日、满井。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寸许。4.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5.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晶晶然……匣也;如倩女……始掠也。

6.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第8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018年人教版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鲁迅。钳撮偏僻行辈照例欺侮。嘲笑宽慰怠慢礼数撺掇凫水。吩咐潺潺踊跃家眷皎洁好歹。2 春酒琦君。斟落幕碗盏拘束元宵荔枝。枸杞橄榄衣襟过瘾酬谢乐意。吆喝锄头挑剔笑眯眯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如法炮制。3 安塞腰鼓刘成章。畔蹦跳闪射同仁恬静飞溅。困倦亢奋晦暗束...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2018年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一阶段考试试卷。总分 120分时间 15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撺掇 cu n 凫水 f 家眷 ju n 皎洁 ji o b 嘱咐 zh 糜子 m i 脑畔 p n 屹立 q c 羁绊 j 冗杂 r ng 亢奋 k...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内容

一。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