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发布 2023-01-04 13:23:28 阅读 3858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古诗名句默写。(10分)

1欲上青天揽明月。

2)独学而无友。

3只见一斑。

4)四面歌残终破楚。

5)杜甫《登高》中写诗人登高所见的深秋景色萧索而壮观的诗句是。

6)《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7)古诗句中,戍边作战是一道悲壮的风景线。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夫戍梁州”的豪情壮志,我们可以体会到范仲淹渔家傲》)的思乡之情和为国建功之志。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惊chà( xiè渎( )海市蜃楼( )迸溅( )

3、请对下列句子提出修改意见。(4分)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2)、四川荔枝享有盛名,唐人已多有记述;蔡襄《荔枝谱》自从成书后,福建荔枝才开始为人重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

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 ②b. ①c. ②d. ①

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

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

a、我的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我的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我的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我的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7、名著阅读(6分)

1)、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 ”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

2)《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就鲁智深和李逵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结果。(2分)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3分)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雪中送炭不耻下问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体现了一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9—11题。(7分)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元]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孤村落日残霞,小桥流水人家轻烟老树寒鸦,古道西风瘦马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青山绿水,断肠人在天涯白草红叶黄花。

9、《天净沙·秋思》中,为什么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

3分)10、对《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1、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写法上的相同点。(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2—16题。(17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人不堪其忧。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14、下面对甲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5、[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甲文中二句,极交友之妙境。(3分)

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 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一 28分 1 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 1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 赤壁 2 但愿人长久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3 海内存知己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坐看云...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题量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31分 1 下列选项中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簌簌 s 狼籍 j 懵懵 m ng 懂懂陨 x n 落。b讪 sh n 笑叱 ch 骂喋喋 di 不休狭隘 y c昳 y 丽期 q 年骁 y o 健作揖 y d仓廪 l n 霏霏 f i 翁媪 o 雉 z...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 19分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8分 1 白居易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诗中表达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2 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言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坚定的人格。用 五柳先生传 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3 但愿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