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概念总结版

发布 2023-01-03 16:49:28 阅读 3717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用符号 m 表示,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5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2、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m)、纳米(nm)

1千米(km)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用符号 m 表示,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5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2、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m)、纳米(nm)

1千米(km) =103米(m)

1米(m)=10分米(dm)= 102厘米(cm) =103毫米(mm)= 106微米(μm) =109纳米(n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例如:3000mm=3000×10-3m=3m

1m=0.000001==10-6m 例如:头发的直径70m=70×10-6m =7×10-5m

1nm=0.000000001==10-9m

3、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方法:(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 (量程即测量的范围,分度值表示相邻两刻度之间的长度)(2).有刻度线的一面要正对并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某一端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例如:下图中b物体的长度是18.5mm,其中18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或者记为1.85cm

4.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5、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停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6、小表盘中表示分针,大表盘中表示秒针,先看分针过半没,若没过半秒针按第一圈读数;若过半秒针按照第二圈来读数。下图中的读数分别为:3min37.5s 和 1min39.8s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产生原因:①仪器本身不够精准②实验方法不够完善③测量人有关。

减小误差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进实验方案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实验室减小误差的方法)。

错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但是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1.2 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不能选择研究物体自身做为参照物,否则自己相对自己永远静止,研究没有意义。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

1.3、运动的快慢。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以百米赛跑为例,观众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裁判员常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2、若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我们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这样比较不同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 t 表示时间。

用公式v= 表示,导出公式:s= v t ; t=

其中: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秒(m/s)--千米每小时(km/h)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 1km/h=m/s

例如:骑自行车5m/s =5×3.6km/h=18km/h 汽车72km/h=m/s=20m/s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征:在任意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也不变。

4、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速度变化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最常见的机械运动。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路程除以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

6.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刻度尺和停表 。

7. 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否则小车将无法滑到底端,坡度也不能太大否则时间太短,不便于准确测量。所以坡度要适当的小是为了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

8、通过比较三次测量的平均速度有以下关系:v下半段》v全程》v上半段。

9、表示:车速不能超过40km/h;表示:距离苏州新区还有12km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例如:人说话是声带振动,吉他是琴弦振动,击鼓是鼓面振动,吹笛子是空气柱振动。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一切的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助听器是利用骨传导来工作的。

3. 声音速度: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可见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2.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 响度、 音色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 ,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的发音特色品质。由材料和结构决定。

伸出桌面(长)--振动(慢)--音调(低)

实验(一)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结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伸出桌面(短)--振动(快)--音调(高)

物理学中用频率描述振动的快慢,频率大小等于1秒振动的次数,如果一个物体1秒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赫兹)

轻敲音叉---乒乓球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实验(二) 结论:振幅越大,重敲音叉---乒乓球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换法)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音色不同。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万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万hz的叫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3、打击乐器鼓皮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4、弦乐器(吉他)弦的长短、粗细、松紧度都会影响音调。越短、越细、越紧的弦音调越高。(控制变量法)

5、管乐器(长笛)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3声的利用。

1、声能传递信息:看电视、听广播、利用次声波****、蝙蝠回声定位、声呐探测海洋深度、b超检查身体、倒车雷达、敲西瓜(听音色)辨别是否成熟、听蜜蜂飞行(音调)辨别是否采蜜、挑选瓷器根据音色判断是否完好。

2、声能传递能量:喇叭引起蜡烛火焰晃动、超声洗眼镜、洗牙齿、洗工件、击碎人体结石、药液雾化器、加湿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叫噪音。发声体的振动有规则,产生的声音叫乐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科学之旅。一 演示 有趣的实验。实验器材。圆底烧瓶 烧瓶夹 烧杯 硬纸板 喇叭 小纸人。实验步骤。1.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2.用硬纸板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 舞台 台上一个小人在 声中翩翩起舞。二 想想做做 神奇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考试时间 90分满分 100分 卷一 满分 30分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 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60 角,那么反射角是 a 30b 60c 90d 40 2 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b 光从空气进入...

八年级物理概念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复习概念 三 姓名 班级 学号 声现象。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 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 s,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通过头骨 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4 音调,指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例如,尖声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