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怀。
以《芦苇赞》为例
一、教学目标:
1.把联想运用到文章中,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
2.描写有层次——由外在形象到内涵。
3.对比突出事物独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
把联想运用到文章中,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本单元写作手法。
2.以《芦苇》为例进行作文指导。
没有到过白洋淀的人,总以为白洋淀就是一片白茫茫,其实不然,如果站在淀边,根本看不到连成一片的水面,而是一个苇塘连着另一个苇塘,整个白洋淀就是一个莽莽苍苍的芦苇世界。只有摇着船儿,进入芦苇荡的深处,才真正看到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淀子,碧蓝碧蓝的,波光潋滟。这许许多多的淀子,还有那纵横交错的濠沟、港汉,都完全隐蔽淹没在这奇妙浩瀚的绿色海洋里。
看看这绿野千里,你会觉得它像南方层层叠叠的甘蔗田,也像北方辽阔的草原;像茂密的丛林,又像蔚蓝色的大海,时而静穆如山岳,那样清幽神秘;时而翻起万顷绿浪,发出阵阵的涛声,那样声势浩大。这浩如烟海的芦苇荡,是绝妙的青纱帐,是曾经威震全国的雁翎队的故乡!
教师点评:生长坏境描写 ——烘托事物特征。
运用联想——生动写出事物特征。
联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把联想运用到文章中n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
3.对比手法的运用。
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骄扬、垂柳……曾经扣动过多少诗人和画家的心灵,用绚丽色彩给它们浓妆淡抹,用优美的诗句把它们讴歌颂扬。而芦苇,往往很少被注意和重视,常常只当作某种风景的点缀而出现在画图和诗文里。其实,这平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是很值得人们赞美的。
教师点评:对比突出事物独特性—— 平凡、 朴实无华。
表达作者感情—— 赞美芦苇。
4.有层次的描写。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鲜绿的,翠的闪亮,嫩的每片叶子都能滴出水来,潇洒淡雅、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显示出一种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无力的,只要被大风一吹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己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
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似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任何环境中也是从容挺立,不折不弯,掀起千重浪,渲腾澎湃。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生动形象描写 ——秆叶、形态
描写有层次——由外在形象到内涵。
5.卒章显志。
我凝望着这青青的芦苇沉思遐想:任何一个人必有所长,只要各尽其才,对人类就有贡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为人民而献身,全部发光发热,就应受到赞扬。我呵,我也愿作这绿色海洋中一根小小的芦苇……
卒章显志:形—神---意
结尾处挖掘出所描写的事物的象征意义(由物及人)
6.课堂总结:写好借物抒情的文章并不难啊。
生长坏境描写 ——烘托事物特征。
运用联想——生动写出事物特征。
对比突出事物独特性—— 平凡、 朴实无华。
表达作者感情—— 赞美芦苇。
生动形象描写 ——秆叶、形态
描写有层次——由外在形象到内涵。
卒章显志:形—神---意合
结尾处挖掘出所描写的事物的象征意义。
8.由此及彼。
很像咱们学过的《白杨礼赞》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在形态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象征意义。
也想咱们学过的《石榴》写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象征意义。
还有《海燕》里边大海上风云雷电的肆虐(环境描写) ,海鸭海鸥企鹅等对比手法的运用。
9.作业布置:
请你写一篇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的文章,题目自拟如:“小草”“仙人掌”“梧桐树”“昙花”..
要求:象征手法、联想思维。
具体写法:1.了解环境、记得情境。
2.仔细观察:姿态、样子、行为。
描写生动并且要有层次。
3.将物比人感受他的内心。
4.由此及彼抒发关于人生的深刻感受或思考。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咏物抒怀作文讲评课
咏物抒怀 类作文讲评。教学目标。1.通过获得部优课奖的教师课堂实录的剪辑,让学生 讨论,学习 咏物抒怀 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2.通过推荐文章的方式,明确 咏物抒怀 类作文的评价标准。3.通过对推荐文章的 针对写作暴露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学情分析。能够理解 咏物抒怀 的内容,对类似文章有一定基础,...
八年级语文随堂作
班级姓名 等级家长签字 一 基础知识。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踌躇 狼藉 差使 迂腐 簌簌 妥帖蹒跚 琐屑 栅 栏奔丧 举箸 拭 干。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f 闲 tu 唐举 zh 交 xi奔 s ng 3 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1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2 我心里暗笑他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作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级 总分100 卷面10 时间45分钟。一 选择题 共40 每小题2 1.改革开放前期,真理标准 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 两个凡是 论b.党内产生资产阶级 论。c 以阶段斗争为纲 论 d.无产阶段 下继续革命 论。2 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