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的整理能使我们更好地应对八年级地理的会考,你做好复习了吗?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会考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天气与气候
(1)概念。
1)天气:是指大气物理状况(温度、湿度、气压等)在短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短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大气物理状况在长时间内的综合表现。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长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
3)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是气候在某段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概括。
(2)影响天气的因素。
1)气团及其对天气的影响。①气团。在广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称为气团。
气团形成后,当环流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就会离开源地向其他地区移动,并与沿途地区进行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使气团的性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气团的变性。②气团分类。第一,热力分类:
依据气团的温度与它到达地区的气温对比,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第二,地理分类:依据气团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的性质,可将气团分为冰洋气团、极地大陆气团、极地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团。
③气团对天气的影响。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内,大气物理状况稳定,天气单调;当气团发生更替时,天气随之变化;在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交界地带,天气变化最剧烈。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
冬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是形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极地大陆气团。在它的影响下,天气寒冷干燥多风。夏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是形成于副热带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和来自印度洋上的赤道气团。
源于太平洋副高的热带海洋气团,以东南气流的方式进入我国。单纯在它的控制下,空气湿度大,但降水较少,甚至发生干旱现象。只有与极地大陆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才能产生大量降水。
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之间形成的锋面活动,对我国夏季的降水有着重要的意义。赤道气团源于印度洋,以西南气流的形式进入我国,给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带来了丰沛的水汽。
(3)形成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它在太阳辐射对气候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着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各不相同。
3)由于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地面状况主要包括地面性质,地表形态(坡向、海拔高度等)、海陆面积、轮廓特点、海陆分布,以及洋流等。
(4)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气候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气候成因。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6℃左右,年降水量2019mm以上,为均雨型常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
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高温,依降水多少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750~1000mm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半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形成湿季;冬半年在信风带控制下,形成干季。
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地区常年高温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25mm 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
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东南亚和南亚最显著全年高温,年均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1500~2019mm左右,依降水分为旱雨季。风向随季节有明显转变。
**带**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25~35之间亚欧大陆东岸冬季盛行偏北风,温和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
**带**带地中海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年降水量300~1000mm左右受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左右终年受西风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在40n~60n之间大陆内部大致在35n~55n之间亚欧大陆东岸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终年干旱少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500~600mm左右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
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圈附近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寒带极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全年皆冬,最热月气温不超过5℃;降水少,多云雾。
寒带极地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全年酷寒,月均温均在0℃以下,降水稀少。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山地高原地区气温、湿度、风力等随高度增加变化明显。
6.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1)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的称为台风或飓风,是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称台风,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形成的称飓风。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亚洲东部、南部和北美洲东海岸国家受灾频繁。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2)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和短时间的大暴雨会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1)降雨的等级:24小时降雨量是50~99.9mm,为暴雨;100~249.
9mm为大暴雨;不小于250mm为特大暴雨。我国的暴雨除西部沙漠地区外,普遍存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暴雨的形成条件: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较长时间。
3)发生地区:全球范围普遍发生。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4)预防措施:利用气象卫星的监控,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并结合防洪措施。
(3)干旱。因长时间降水偏少或无降水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是一个突出性的世界问题。
(4)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目前,除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提醒有关部门作好防风、防寒的准备外,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图例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就是指地图符号和注记的简要说明。它通常配置在地图的边缘或拐角处。
例如1∶4000000《中国地形图》(地图出版社,1982),它的图例是这样的: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其他城镇分别用大小不等的蓝色圆圈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
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等等。
还有一些地图,专门表示各种自然条件、工业分布等。在这些图上,也必然有相应的图例,说明某种符号代表某种森林,某种符号代表某种矿产,某种符号代表某种工业,等等。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
可以这样说,图例是读图的钥匙。
总结:图例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应符合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图例的作用
图例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读所借助的工具。
要看懂地图,必须先认识图例。图例有地图语言的功能,要从地图上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熟悉常用图例是十分必要的,如表示城市、村庄的符号,表示边界、道路的符号,表示山脉、河流的符号等等。
地面上的事物种类繁多,不可能按比例表示在地图上,必须把它们加以分类、归纳,根据它们的特征,设计和制定各种形式的线条、图形,以代表相应的地理事物,这些线条和图形叫做地图符号。
此外,还需要一些文字、数字和地图符号相配合,用来说明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名称以及山高、水深等,这些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
总结: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景物的质和量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
地图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
一 疆域与人口。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纬度位置 中纬度 北温带。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2.领土面积 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 东部濒临四海一洋 渤海黄海东海 南海太平洋 3.邻国 陆上相邻14个 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 湘教版
1 地球的形状 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 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其他证据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先看到船的...
八年级地理会考
中国地理。1 在下图中填出 1 中国四至点 2 14个陆上邻国 3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4 我国四大领海 太平洋 5 台湾岛 海南岛。2 在下图中填上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3 在下图中画出中国地势 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4 在下图中填出 1 主要山脉 2 四大高原 3 四大盆地 4 三大平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