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形状: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其他证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先看到船的上部,再看到船的下半部分;登高望远;月食;登高望远;移动信号发射塔,建得越高,信号的覆盖面积越广。
2.地球的大小(选择题题p39):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确定位置;东西、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相对两点的方向;五带的确定;纬线的长短,重点是关注选择题)
概念:人们为了认识地球,更好地研究地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规则的球体。
地轴: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南极点是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线圈:
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经线圈,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除0°和180°经线外,相对的两条经线中有一条经线经度为东经 ,另一条经线经度为西经 。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由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
5.重要的经纬线: 赤道:
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纬度界线 30°纬线;中、高纬度界线: 60°纬线;南、北回归线: 23.
5°n、23.5°s;南、北极圈: 66.
5°n、66.5°s;东、西经的分界线: 0°和 180°;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 160°e。
6.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常用的经纬网,有如下类型:
7.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 (地球的运动是重点,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夹角,这样在一年之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各地正午(每天的12时即为正午) 太阳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90°,其它地方正午太阳个高度小于90°。
昼夜长短的变化:除赤道外,其他各地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即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即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次年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南半球昼夜长短,冬、夏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
四季更替:在温带地区地区,四季更替明显。如长沙市居民的衣柜中就放有四季的衣服。
五带的形成: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和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把地球分成了五带。在地球的五带中,有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现象的是热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 、 南寒带 。
无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和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温带 、 南温带 。温带地区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0.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某一时刻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且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方时差异。
1.地图分类:地图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主要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图为自然地图,工业、农业、商业、交通、人口图为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的三要素:地图具备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3.地图上的方向:地平面上有东、 西 、南、 北和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示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4.比例尺(比例尺的问题,地形形态的判读是重点,)
概念: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例尺表示的方式有数字式 、 线段式、 文字式 。
比例尺、图幅、实际范围、地图内容详略及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的选择: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5.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右图)
a是相对高度 b是海拔
6.地形图。
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即等高距)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等 。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集 ,坡度越平缓,等高线越稀疏 。
常见的地形形态的判读:
山地: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内高外低 ,山顶是山地的最高处。
山脊: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高的地方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山脊易形成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低的地方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海拔较低地方。地势一般相对较低,在山区修公路等一般选择鞍部通过。
陡崖:有几条等高线相交,是几种地形形态中坡度最陡的。
盆地:一般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内低外高 。
7.海陆地形。
8.世界著名的地形区: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亚洲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长的山系是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9.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西部是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包括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组成。
陆地和海洋 (南北半球图和西半球图、板块构造学说及影响是重点)
1.海洋与陆地
.海陆分布比例。
.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图
2.七大洲。
.基本概念。
.名称及分布:
.七大洲的经纬度位置。
2024年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 湘教版
黄冈教育 张家界教学中心内部使用。地球和地球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其他证据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先看到船的上部,再看到船的下半部分 登高望远 月食 登高望远 移动信号发射塔,建得越高,信号的覆盖面积越广。2.地球的大小...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
复习资料的整理能使我们更好地应对八年级地理的会考,你做好复习了吗?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会考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天气与气候 1 概念。1 天气 是指大气物理状况 温度 湿度 气压等 在短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短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2 气...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
一 疆域与人口。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纬度位置 中纬度 北温带。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2.领土面积 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 东部濒临四海一洋 渤海黄海东海 南海太平洋 3.邻国 陆上相邻14个 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