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②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③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两物体之间的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划船、游泳、跳远、跳高、火箭发射等。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注: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3)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校零;②不许超过它的量程;③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④使用时,弹簧、指针等不要与外壳摩擦。
注: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注:会画力的示意图。①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②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平移,把它们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6.3重力:用g表示。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 = mg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9.8n/kg(为方便计算,可取g=10n/kg) 其表示的物理意义:
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注:①在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g值略有差异,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重力大小也略有不同。②月球上的物体由于被地球吸引也受到“重力”的作用,g月大约是g地的1/6。
3)测量: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②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再根据公式g = mg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原理: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 应用: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注:①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用悬挂法找;
物体的稳定性跟底部支承面和重心的位置(高低)有关。
6.4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 (2)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 (3)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4)接触面不光滑。
3、分类: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如:人走路时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5、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6、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7、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8、应用: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轮胎、鞋底、工具手柄等有花纹。
增大压力: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圈的摩擦;传送带与轮子之间的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磨刀、滑冰场的冰面。
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轮子、轴承。
使两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6.5**杠杆的平衡条件。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注: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条件:(1)要有力的作用 (2)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3、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注: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4、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测量力臂。
3 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
5、应用:6.6 **滑轮的作用。
1、 定滑轮:
定义:在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f=g)
2、 动滑轮:
定义:在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重物一起运动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f=g )
3、 滑轮组。
定义:由若干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若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
注:f:绳子自由端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
2)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竖直方向拉g物为物重,g动为滑轮重)
水平方向拉f是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
3)竖直方向拉: s=nh 注: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 h:物体移动的距离。
n: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水平方向拉:s=ns物注:s物: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
4)组装滑轮组方法:“奇定偶动” (若n为偶数,最后一段绳子从定滑轮出来;若n为奇数,最后一段绳子从动滑轮出来)
注:绳子股数:n=2n
n=2n+1 (n为动滑轮个数)
注:有时要用倒绕法(先确定最后一段绳子)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
定义: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取原则:参照物可以选取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
先选择参照物,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或距离是否改变。若改变是运动,反之是静止。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
相同时间比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物理学中采取“单位时间比路程”。
2、速度(v)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公式: (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
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米每秒) 常用单位有km/h(千米每小时)
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m/s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
变形公式:s=vt t=s/v
注:多段路程求平均速度的问题。要明确是求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速度。
火车过(桥、山洞、隧道)的问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车长+桥长。
3、运动的分类:
4、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都相等。
7.3 **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地理下册粤教版 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第一节地理区域。1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区域可划分为自然区域 行政区域 经济区域 文化区域等。3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区域可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第二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 秦岭 淮河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
八年级地理下册 粤教版 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第一节地理区域。1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区域可划分为自然区域 行政区域 经济区域 文化区域等。3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区域可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第二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 秦岭 淮河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
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塑造自我 1.1自尊自爱 一什么是自尊?答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有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 仪表到行为 内心,维护自己的人格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也不允许他人损害自己的人格,这就是自尊。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已,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二为什么自尊是人的基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