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光现象

发布 2022-12-30 20:12:28 阅读 8506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

说明: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的光等。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说明: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3、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4、常见关于光直线传播的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④小孔成像:

成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箱到小孔的距离,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大,由小孔进的光线就多,像亮但不清晰;孔小,进的光线少,像清晰但较暗。

5、光速: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说明: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日食、月食的成因。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亮背后会形成长长的影子。如图所示,月亮在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中心的区域叫做本影,外面的区域叫做半影。位于半影区的人看到的是日偏食;位于本影区的人看到的足日全食;若地月之问距离较远时,还会看到日环食。

同样的道理.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阳光,就会形成月食。 ]补充月食有全食和偏食,但没有环食,这是因为地球的影子很长,大于月地之间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拓展: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b.光路可逆原理。

误区警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问题一般分为两类:①已知平面镜、物体和像的三者中的两者的位置关系,求剩余一项的位置。此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求可见范围,此种类型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规律总结:作图的方法有两种: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先要确定像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先要画出法线。

5、分类: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四、光的折射现象。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发生反射现象,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现象。因此光的折射现象就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②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度。③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海市蜃楼。4光的折射定律与光的反射定律的异同:

误区警示:因为先有入射光线、入射角决定折射光线、折射角,所以在叙述折射规律时,应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先说折射光线(折射角),后说入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随入射角的大小改变而改变。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

2、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它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经光通过。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

规律总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定义:在光谱的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特性:a. 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红外线。

b. 穿透能力强:可穿透云雾。

作用:加热物品、红外遥感技术、遥控装置。

2、紫外线。

定义:光谱中紫外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

特性。a. 化学作用强:能使相机底片感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吸收。

b. 生理作用强:能杀死微生物,可用来杀菌、荧光作用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验钞,进行防伪等。

八年级物理上光现象检测题

班姓名考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图中的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的是 a.手影 b.水中倒影 c.钢笔 错位 d.彩虹。2 如图是好莱坞大片 盗梦空间 里所谓 镜子时刻 的场景,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 a.1块 b.2块 c.3块 d.4块。3 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现象

博雅智训 独家学习资料之 初二精华班专用讲义 2011年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部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1.透镜。1 名词。薄透镜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 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焦点 f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物理 八年级上光的传播 教案

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光的传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动画 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师 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生 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