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两则。
2.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的历史规律。
3.学习本文语言的简明准确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战争主题。
3.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4.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收集有关解放战争以及渡江战役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荻港(dí) 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歼灭(jiān)要塞(sài)
2.解释词语。
溃退:败退。溃:溃败歼灭:消灭。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二.导入,解说新闻发生的背景。
可以由学生上来放映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以由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背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退守江南,企图以长江作为防线阻止我军的大军南下。2023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和**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于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了22年的南京。
第四野战军的一个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东面的团风到武汉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了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
三.介绍新闻有关的知识。
1.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本文就是后一种。
2.新闻的特点。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3.新闻的结构。
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
1)新闻的标题有一定的特点:除了正题外,还可有引题(常用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或揭示事件意义)、副题(一般是事实的提要,对正题作补充说明),由于是多行标题,所以容量较大。
2)新闻的导语一般是紧接电头的。
一、二句话或是第一段文字。导语要求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4)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写在消息的哪个地方,并没有一定之规。
5)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有些新闻事件已表述完整,也不一定要加结尾。
4.新闻的表达方式。
新闻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比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当然在充分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可以作些画龙点睛式的精辟议论。
研讨问题。1.找出本文的结构的特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本文的标题,文章只有一段,开头的。
一、二句是本文的导语。以下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2.体会标题、导语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3.文章如何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性的,请找出词语。
明确:电头以及文**现的有关时间的词语,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至发电时止等。
4.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即电头,能不能去掉?
明确:这些内容是表明所报道材料的真实性的,能体现报道的及时性。
四.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见标题)
2.再读课文,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作战兵力,战线,战况)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2023年4月20日夜、21日下午五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地点:长江1000余华里的战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中路军: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西路军:九江、安庆段,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
东路军: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事件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
顺序报道,为什么?
1)主体部分分三层:
一层:叙述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二层:叙述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三层:叙述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2)三个层次如何衔接的?
按时间顺序。
渡江部队的顺序衔接。
内容上的衔接: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西路同日发起渡江作战”、“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上下文自然就衔接起来了。
3)作者在安排三路军进攻时有详有略,为什么?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
明确:因为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之敌均为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写东路较详,把中路和西路一起先写,东路后写。再有中路的进攻在次之前已经有报道了,所以略写。
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五.研讨。本文在叙述中插入了议论,请找出来并讨论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议论指出,敌人的毫无斗志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的目的在于把极少数国民党的顽固分子和广大官兵区分开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以瓦解敌军;再则,国民党拒绝签定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强调的就是这点,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六.体会本课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横渡”
百万”是实数,确切,体现报道的准确、真实、严密。
横渡”体现我军渡江的气势磅礴。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括号中的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不含”说明当时九江并没有解放,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可见语言的准确、严密。
3.可做课后练习三,让学生自己体会本课语言的特色来加以巩固。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复习有关新闻的知识。
3.完成课后练习。
一、二。4.自己在报纸上找一篇新闻,划出新闻的结构和写出新闻的六要素,下节课交流。
5.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和复习。
1.听写词语。
绥靖阻遏鄂豫管辖阻隔消耗逃窜襄阳。
2.提问有关新闻的知识。
1)新闻的特点。
2)新闻的结构。
3)新闻的六要素。
二.整体感知课文,研讨。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2.找出本文的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2023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事件:(略)
3.如何划层次?
明确:可分五层。
1)导语,概述南阳的解放。(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资料,用史料说明南阳的重要战略地位。
3)背景资料,回顾一年来蒋介石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
4)概述战略**以来我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南阳逃敌的命运。
4.找出本文的议论性的语句,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成分可以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深度。在新闻中插入适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必要的。
5.自己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本课语言上的特色。
三.小结。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写法灵活自由。
四.分小组交流学生各自准备的新闻,并加以评点。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三、四。2.写出历史上发生在南阳的三次重大战争。
3.复习第一课的字词和有关新闻的知识。
填空:1)新闻也叫通常包括。
五部分。其中是一篇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新闻正题前的标题叫正题后的标题叫。
2)新闻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 性性。
3)新闻的表达方式应以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4.预习第二课。
2、 芦花荡。
教学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4.感受蕴含在叙事中的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2.学***中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体会写景对文章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芦花荡》中,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吧。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悠闲(yōu)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歪(zè) 飒飒(sà) 泅着(qiú) 转弯抹角(muō) 张皇失措(huánɡ)
2.解释词语。
能耐:技能,本领。 悠闲:闲适自得。 央告:央求。 吆喝:大声喊叫。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也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三.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1.孙犁,现代**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2023年4月6日出生。
2023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
《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和散文合集。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雷电颂。教学思路 本文是历史剧 屈原 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斗志。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
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 下 中国版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一课时。引入新课 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生 人种不同。师 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板书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课时。师 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小石潭记 说课稿。一 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 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课时进行教学。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编入教材意在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