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2-18 05:02:28 阅读 4232

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商鞅变法。

无锡市荡口中学张嘉宁。

一、教材分析。

漫长的古代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改革变法,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不论成功与否,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意义。

商鞅变法处于战国诸侯纷争时代。包括秦孝公在内的各国诸侯王,无不希望富国强兵,称雄诸侯。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招揽人才,改革旧制,实行新法。

对于商鞅这样胸怀抱负的人,都希望游说诸侯,建功立业。在卫国不得志的商鞅就到了秦国。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势力的反对,在变与不变的争论中取得秦孝公的支持是变法能否进行的关键。

商鞅紧紧抓住秦王迫切希望富国强兵振兴秦国的心理,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又立竿取信,保证新法在百姓中顺利实行。变法措施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是富国的手段;奖励军功提高秦军的战斗力;设立县制、加强国君权力、轻罪重罚,既是新法贯彻执行的保障,也是法家治国主张的体现。

以富国强兵为中心,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顺应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潮流,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秦国富强,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同时商鞅所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碍,落得兵败车裂而死的下场。

商鞅为自己的抱负、理想,坚持变法图强,不给自己留后路,是敢于为理想献身的改革家。商鞅的结局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法家思想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教学重点、难点:改革者个人命运和成败原因。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新鲜感、好奇心比七年级时有所减弱,但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还是能够调动其较强的求知欲,而且他们已经具有初步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强;与以前相比,教学内容新、教法新。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进**景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心智得到主动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认识任何推进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通过对商鞅的了解,认识到做一个推进时代进步的改革者,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的勇气;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改革家个人悲剧性命运和改革成功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功绩。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

商鞅变法》课本剧依据教材。结构分为四幕:孝公求贤、廷议变法、立竿取信和商鞅之死,分别由四个学习小组分头准备。

一方面方便学生寻找资料,另一方面将任务化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可以体现新课程的发挥学生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五、教学准备:

课前两周,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商鞅变法的资料,分别编写《商鞅变法》的四个主要场景——《孝公求贤》、《廷议变法》(师生共演)、《立竿取信》、《商鞅之死》,要求语言通俗、生动,想象丰富。

查阅资料、选取主题、排练表演、制作道具等,可以弥补青少年自主性、实践性的缺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当演员或导演;擅长绘画的,搞布景或化妆;作文程度较好的,改编或写剧本。各扬所长、相互配合,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将德育、美育、创新教育、历史教育巧妙的融汇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日益衰落,各诸侯国为了掠夺土地、人口、财富,风云迭起,征战连年。为了在征战中取得最大利益,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于是涌现出大量的改革家,商鞅即是其中一位。

那么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变法呢?我相信同学们看了几位同学编演的小历史剧后会有所了解的。

二、历史剧表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脑细胞活跃起来,并将精力集中于课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每个场景表演前都给学生留些思考任务,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第一幕:孝公求贤。

先提出问题,1、商鞅在什么地方变法?

2、孝公为什么要变法?

同时在屏幕上打出史料:《求贤令》

史料: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记》)

一位学生旁白:秦国的落后,以及受到欺凌的情况。一位学生扮演秦孝公,阐述变法的必要性。)

第二幕:廷议变法。

我是一个大奴隶主,我不仅能占有奴隶,

还能占有他们生产的所有物产,这多好。

呀,为什么要变法?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争论 ⑵现在的办法是祖宗传下来的,祖宗之法。

不可变。谁能保证变法就能成功,没有百分之百。

的把握,就不能实行变法。

老师扮演旧贵族,学生扮演商鞅进行舌战)

第三幕:立竿取信。

先提出问题:⑴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一位学生扮演商鞅,几名学生扮演观望群众,接下来几位学生扮演农民、士兵及下层军官来讲述变法的内容及带来的好处。)

第四幕:商鞅之死。

提出问题:变法让秦国国富兵强,商鞅功不可没,这么了不起的人物为什么会得到如此残酷的下场呢?

联系课本p49三幅画进行表演。一位学生扮演商鞅,二位学生扮演守旧派,一位学生扮演客店店主,一位学生扮演魏国君主。)

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赏历史剧。这样的设计,使一部分学生在表演,另外的学生则积极思考问题,演、学、思三者结合,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活泼愉快的情绪状态,主动的学习与思考。】

当表演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这次表演进行小结,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演员奖。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三、结合学生的表演和回答,将课堂延伸,小结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和进步意义。

商鞅变法的背景:

秦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受中原各国鄙视,经常被魏国侵扰。秦孝公即位,为富国强兵,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打破旧贵族对土地的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

轻罪重罚,实行连坐。

商鞅变法的作用:

使秦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如何看待变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发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成果的反馈,这里有对基础知识的反馈,如利用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影响,同时也有对学法指导的反馈,如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关键是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次发言都会使思维有所提高。】

教师总结:a、一个事物的影响要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看,长远意。

义影响更大。

b、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物要以是否顺应历。

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

c、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

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

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四、小结:历史与现实相互辉映,今天我们一起回顾商鞅变法的成功和商鞅的个人悲剧,了解到如果不改革,秦决不会国富兵强,也就不会最终统一中国;但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商鞅尽管已经逝去,但他给我们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要想改革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像商鞅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光辉的改革事业;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作业:1、自备档案p30页相关练习。

2、撰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的体会或启示。

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将课堂知识内化、拓展,培养其自我评价能力。】]

附: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幕:孝公求贤。

1、商鞅在什么地方变法?

2、孝公为什么要变法?

第二幕:廷议变法。

第三幕:立竿取信。

1、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第四幕:商鞅之死。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城市开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同时进行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形成的开放格局。3 通...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 上 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 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碧连学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期末考试采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 开卷笔答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今年是巽宅学区和碧连学区合并为碧莲学区后期末考试的第一次统考,为了总结本次考试经验,发现和研究教学及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