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2-12 05:24:28 阅读 5553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1、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淡水)、水母、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 a、生活习性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b、形态身体呈浅褐色,圆筒形。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c、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d、无性繁殖 :

出芽生殖。

4)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两胚层的动物。内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

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

2、扁形动物(1)

2、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 (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

蚯蚓、水蛭、沙蚕等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蚯蚓与人类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关系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

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4、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3对足和2对翅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二、鱼类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

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中华鲟、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鲨、带鱼、银鲳、魟)等。

(成对的鳍有胸鳍和腹鳍) 三、两栖类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雌雄异体,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发育。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代表动物:

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 四、鸟类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2)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3)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 (3)骨骼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的场所。 (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5)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气囊的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2、家鸽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1)体内受精,卵生,主要是体外发育。

(2)卵细胞:包括胚盘(含细胞核)、卵黄,卵黄膜三部分。卵黄是供胚胎发育的养料,卵白和卵壳都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给胚胎提供水分和养料。

3、鸟纲的主要特征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 4、恒温动物的概念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叫恒温动物。主要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五、哺乳类 1、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有体毛--保温作用 (2)体腔内有膈,这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3)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腔,两条完善的循环路线 (4)消化:

牙齿有分化,门齿、臼齿。消化管很长,盲肠特别发达,这与植食性有关。 (5)胎生、哺乳 (6)神经系统发达,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哺乳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体腔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2)、主要哺乳动物名称:牛、狗、狼、猫、鸭嘴兽、袋鼠等。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类,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哺乳动物,如蓝鲸、海豚等、爬行动物,如龟、鳖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 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其外形呈流线形,作用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控制前进方向的作用。

8、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排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统称为腔肠动物。

13、像河蚌、田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又叫墨鱼)、章鱼、鱿鱼、鲍鱼等贝壳退化为内壳,也都是软体动物。

16、海马是属鱼类,鲸、海豚、海豹等属哺乳动物,龟、海龟属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来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即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可根据刚毛来区分蚯蚓的背腹面,即有刚毛的一面为腹面。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此外,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昆虫等。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动物自身的生活和分布范围。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腿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草)食性。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等特点,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骨薄而轻,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的运动;

食量大消化快,不断满足飞行时对能量的需求。

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有发达的气囊,既可调节身体的比重,又能辅助呼吸。

有喙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这些都是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等共同特征的一类动物。

4、气囊的作用:辅助呼吸;呼吸散热;调节鸟身体的比重,使鸟能在不同高度的空中自由飞行。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有100多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和一对触角。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同属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拓展: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辅助呼吸。代表动物有:

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又叫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有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肘、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群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注意课本p43关节示意图)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

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是: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所分泌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七、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它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它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练习姓名 1 无脊椎动物有动物 动物 动物 动物 动物 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2 腔肠动物代表动物等。主要特征 身体呈对称 体表有细胞 口 3 扁形动物代表动物等。主要特征 身体呈对称口 4 大多数扁形动物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 血吸虫 绦虫。这些寄生虫的简单,有的甚至没有...

生物八年级 上 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1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2 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3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4 海葵 海蜇 珊瑚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其主要特征是 体内有消化腔,...

八年级生物上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 水中生活的动物。1 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体色 背深腹浅,保护色 体形 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体表 鳞片保护身体,黏液减少阻力,侧线有感知水流 测定方向的作用 有鳍游泳 胸鳍 腹鳍 保持鱼体平衡 尾鳍 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用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