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作文训练

发布 2022-12-11 10:42:28 阅读 7133

一、叙事要详略得当。

训练点:叙事要详略得当。

目标要求: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训练题目:《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写作要求:你们班是否有这样的“牛人”呢?他们或知识面丰富,口才超强;或者公平正直,令人信服。

或是体育健将,或是乐器高手……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写前指导: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

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地说:

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比如,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最能突出人物性格命运的,最能反映事情发展变化的等。

最需要想写的内容,要仔细琢磨,着力展现。比如,要详写一件事,可以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渲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可以从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结果等方面展现事件全过程;还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事件中的人物;有时候还需要加入一些细节描写等。比如,《信客》想写了信客遭人诬陷的一次经历,展现了信客职业的凶险,突出了信客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略写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交代清楚即可。略写的内容也是与中心有关的内容,或者是行文需要交代的前因后果,或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

详写使文章主题突出,略写则使内容完整、全面。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

写中指导:1、 可以集中写一位“牛人”,用几件事表现他突出的某一点;也可以写几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写一件事。

2、 写作时要分清材料的主次。如果是写一个人,最能突出他“牛”的材料就要写细,其他交待性的材料则可以简略些。如果是写几个人,就可以选择表现特别突出的一两位进行详写,其余的点到为止。

3、 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让大家看看你写的像不像。

写后指导:1、 选材是否详略得当。

2、 详写是否突出了中心,略写是否使内容更完整、全面。

二、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训练点: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训练目标: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写作内容及要求: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尔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标题,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

不少于。

写前导引:一、所谓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同时,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揭示所记写的人或事的本质意义,以表明作者对所记写的人或事的认识态度。

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主体,要有大量材料,议论是缘事而发的,要从具体材料中分析提炼出来。因此,记叙文中首先要把记叙材料写好,而后再考虑穿插议论,把所记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意义准确揭示出来,切忌脱离记叙而空发议论。

在记叙中穿插的议论,一般精炼概括,最好是一语道破,简洁、明确,给人以鲜明印象。

如西蒙诺夫的《蜡烛》末尾: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二、记叙文中议论的穿插要灵活适当。

记叙文中的议论如何安排,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议后叙。

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议论,用以表达观点,统帅要写的人、物或事件。这种写法带有抒情、叙述的意味。例如《云南歌会》的开头写道: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更丰富了我的见闻。“文章开篇议论,既点出了云南民歌的悠久传统和繁荣景象,又突出了云南民歌的精彩,还体现了全文的脉络和作者的情感。

如果一味议论,就不像记叙文的开头了。

2.先叙后议。

先记叙人物或事件,最后议论。这样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在内容上揭示或深化主题。

《故乡》中作者在充分叙述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之后,末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和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和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种富有哲理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增加了文章的亮色,起到鼓舞人们要有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的作用。

3.夹叙夹议。

在文章中一边叙述人和事,一边发表议论。这种情况常借助于议论来组织记叙的材料,其作用是,既有助于揭示记叙内容的含义,又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楚,结构更严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全文叙议结合,引人入胜。第一总分,开头就引用闻一多自己的话作了概述,“做了再说”“做了不定说”。接着记叙闻一多作为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事略。

夹叙夹议,叙为全文的“血肉”,记叙人物事件,使形象丰满感人;议为全文的“骨架”,将一个个鲜明的印象连缀为有机整体。全文脉络清晰,中心突出。

4.与抒情相结合。

记叙中的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感染力。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往往不受严密的逻辑论证所约束,而是以表现作者的情怀,感染读者为主旨,例如《藤野先生》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舞的一个。”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文中紧接着展开议论:“他的对于我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为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段精彩的议论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将上文对藤野先生品德的赞颂作了深入的开掘,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写中指导:1、所选事例不限于上面提及的,可以广开思路。

2、在叙述中说的道理,叙多议少或议少叙多不限。

3、叙述事情要细致,有细节描写;论说道理要有点哲理意味。

写后指导:叙述中是否穿插了议论;论说道理是否有哲理意味。

八年级作文训练

到民间采风去。俗话说 亲不亲,家乡人 美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放眼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最亲莫过家乡人,最浓莫过家乡情。家乡,就像那香浓的茶,越品越馥郁 家乡,就像那陈年的酒,越饮越甘醇。忘不了村前那一股清澈的溪流,忘不了屋后那一片七...

八年级作文训练

枣庄市中区实验中学八年级 上 作文活页教材。语文教研组。训练题目。当我面对的时候 困难 挫折 荣誉等 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不少于。训练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的开头方法。2 学习 抒情议论卒章显志式 的结尾方法。方法与过程 积累 指导 写作 反思 再...

八年级作文训练

第一节人物在描写中站立。一 写作导航。要把人物写得生动感人,就必须通过对人物的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来表现其外貌特点 个性特征 思想情感等。不仅要画其形 描其神,更应铸其魂。应展开细腻的描写刻画人物。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展开细腻的描写应注意三点。描写要真实。我们笔下的人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