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教案设计

发布 2022-12-07 01:35:28 阅读 7837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

教学单元课题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

总(6)课时第(5)课时。

教材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与两位数加、减法计算的异同,进一步梳理计算方法。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目标。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进。

难点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等。

资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二、基本练习。1.口算。

52+35=86-34=47+33=36+20=23+69=62-18=70-26=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哪些地方容易出错?2.计算。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算法二:

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

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作业设计。1.数学练习册;

2.与家长进行本课知识内容的活动练习。

整理和复习。

列竖式时,数位对齐。

板书设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教学反思。一分钟安全教育。

赠送以下资料。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选取动人情景,生动描写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懂得感受爱,也懂得回报爱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方法。

2、儿子对父亲的关心的不解、顿悟、感念的过程。

预习设计】1、学生需认真朗读全文,弄懂重点词语的音、形、义;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注意事件发生的背景;3、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和儿子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歌曲《父亲》,并欣赏一首小诗。“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父爱是**,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背影》,看看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究竟在**?二、检查预习(小组之内检查)1、正音练习:给加粗的词注音。

变卖典质(diǎn zhì)颓唐(tuí)狼藉(jí)交卸(xiè)奔丧(bèn sāng)簌簌(sù)晶莹(yíng)迂腐(yū)琐屑(suǒxiè)栅栏(zhà)差使(chāi)照看行李(kān)妥帖(tuǒ)蹒跚(pán shān)踌躇(chóu chú)2、根据解释填词语。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失业在家。

赋闲凄惨暗淡,不景气。惨淡。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迂腐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祸不单行。

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变卖典质精神不振作。颓唐。

三、朗读课文,交流**。

1、刚才我已经说过,《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这说明大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给大家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或者产生了某方面的疑惑,那么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或疑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画下来,然后用“我觉得。”的句式来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篇文章的。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朴实特点,通过读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虽然平实,但是却很感人。

2)引导体会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文中写了几次“背影”?那一次写的最详细?作者是如何来详细刻画“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的?(**电视散文《背影》片段)

边引导,边朗读,边体会,重点解决:a、“背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

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写得最详细。

b、在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时,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入手,细致入微的刻画。如:“蹒跚”、“探”、“爬”、“攀”、“缩”、“微倾”等词语中体会父爱。

c、从父亲的衣着上来体会、父子衣服的对比(他给儿子做了紫毛大衣)及营造的氛围和心情(悲凉、沉重),帮助学生分析特定背景(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等等)。

教师总结:作者刻画的这个背影,是自己终生难忘的父亲的背影,他通过写父亲的体态动作、穿着打扮,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在奔波劳累中,依然为儿子尽心尽力的伟大的父亲,这也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深沉的父爱。

3)在送行中,父亲除了为儿子买橘子外,还用什么来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八年以后,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怀的是怎样感情?

教师总结:浦口送别的时候朱自清才20岁,因为年轻,所以他当时也会对父亲的琐碎的表达爱的方式表示不满,可是当他在八年后,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对父爱的感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当时的自以为是也感到非常的后悔,自责。他把自己这种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勇敢的展现在了众人面前,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地方。

4)面对父亲,作者当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教师总结:觉得父亲迂腐、令人讨厌。四、引深拓展。

1、同学们,看到20岁的朱自清,你是否想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有一些对父母、老师、长辈的关心的不耐烦,是否在有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某些言语和举动太过多余,是否有过觉得自己要比他们聪明得多想法?那现在呢?

你又怎样看待这些事情呢?

学生讲述感人的故事。

2、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小文章。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多**展示)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

“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五、情感迁移,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误解过。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学生写作练习,朗读展示。)六、结束语:(**歌曲《懂你》)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同学们,不要再把年少无知当作我们可以对爱麻木不仁的理由,不要等到我们失去了爱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既然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爱,我们就应该有责任读懂爱、感受爱、回报爱。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三年级上册第单元 数学 课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课。课题。整理和复习。第5课时。备课教师。王阿娟。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 笔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能正确 熟练地计算。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总结 归...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 填空。1 同学们去春游,三年级去了8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四年级去了 人。乘任何数都得 8的积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大是 个9是 340的5倍是 二 明辨是非。1 一个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6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3的积是...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 二 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材分析 对称是现实世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周围生活中,处处可遇到对称物品。学生对对称现象有一定的 本单元教材努力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目标 1 结合大量现实事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