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1 5单元教学反思

发布 2022-11-29 12:52:28 阅读 6464

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反思。

测量是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是孩子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 **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上完第一课我有如下感受。

这节课是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 在第三册的时候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能体验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 理解 1 米=100厘米,这节课是第二阶段的学习, 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课前复习让学生回忆有关测量的知识, 为学生根据 1 厘米的长度估计吸管的长度做一个铺垫,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 也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 10 厘米的长度。从教学的实际来看学生的估计能力还是比较好的, 估计的结果都比较接近。 然后通过动手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触摸体验 1 分米的长度,感受 1 分米,在这个环节由于有的学生急于测量,没有注意到我的提醒导致有的学生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致,我想如果这个地方先让同桌互相检查后再汇报效果就会更好些。

接下来设计的物体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所体验、 感受到的 1 分米在。

生活中的运用, 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更直接的。

体验 1 分米,做到知识**于生活还要还原于生活。从学习中看,学。

生找到生活中是长度大约是 1 分米的东西比较多, 有的学生说得都停。

不了,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我临时想到让学生把这个内容写到数学日。

记里。学习 1 毫米的时候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 先测量学生。

铅笔盒中较短的一支铅笔的长度,从面引出对毫米这个单位的需要,很顺利地引出毫米 , 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进行教学。

这节课我认为闪光点有两个, 这两个闪光点都来自学生, 一是当。

我让学生在米尺上找 1 分米时,有的学生说出了一大箩后, 有一位学。

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只要够 10 厘米长都是 1 分米。”归纳得。

多好啊,把前面学生说的一大堆用一句话概括了; 二是我让学生讨论。

米、分米、厘米三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有一个小组的成员。

讨论出当分米长到 1 岁时,厘米就要长到 10 岁,多好的比喻啊!这。

样形象生动地记忆了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从这两个闪光点我无不佩。

服学生的思维, 他们的脑里经常会出现许多很有创意的想法, 我要小。

心翼翼地保护好。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 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几节课下来,我就。

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 20 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 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

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

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 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 2 至 4 道题目。

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

天光课本和导与练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 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一二年级不布置书写作业,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 ,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 刚入学,我就非常注。

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 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 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 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 导致方法错误。

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 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 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 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

虽然孩子经常在强。

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 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 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

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第三单元《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四边形》一课是一节概念课,同时这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 巩固概念。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

个例题:例 1 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 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和四个角。

例 2 让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数学活动把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关注生活经验,提供感性材料。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

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

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图。

形为教学素材, 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

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 既使学。

生感觉。到数学**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2.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 从不同的角度来。

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 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小组讨论。

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

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有根据是否是对称图形分的、还。

15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 方法 步骤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依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稳定,少数学生贪玩,学习不用心,成绩不理想。大多...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可能性 教学设计与反思。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根明。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 105页教学目标 1 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 1 班数学教学工作。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说台上就别能随便,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妨碍孩子,因此一学期来我努力依照我班来自五个 省市学生的实际事情,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