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发布 2022-11-28 20:49:28 阅读 2675

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教案片段一:

我上课前准备了一只“羊”的图画。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这只“羊”走进教室,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我把“羊”贴在黑板上,问:

“谁能用羊组词?”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

“羊圈”,有的说“养羊”,有的说“山羊”,有的说“绵羊”,还有的说“亡羊补牢”。学生既扩充了词语,又巧妙地引导了出“亡羊补牢”这个寓言题目。

片段二:课文中有一个词“窟窿”,“窟窿”是指什么呢?学生说是洞。

我又问道:“谁能用手比画一个窟窿的样子出来?”一个平时上课就很活跃的男孩站了起来,比画了一个脑袋大小的洞,接着,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比划出了更大的洞。

我紧接着问:“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

”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

片段三:课文最后一段有一个词“从此”.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又进一步问“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又答到“从养羊人修好羊圈开始”.

解读:无论在什么时候,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一、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于是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引入课题时出示了羊的图形,粘贴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再用羊组词,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

亡羊补牢”这个词,也就切入了我们的主题。二、联系生活,自感自悟。

我经常提醒自己每天的学习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行。学习。

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孩子了解。

窟窿”就是洞,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联系课文情节进行理解。然后用手势表示。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

整个过程,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本课的“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

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我想: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窟窿”一词的意思,而是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啊!三。、感悟体验,理解字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例如:在理解“从此”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得到“从此”是指从现在开始。

为了使学生感悟“从此”一词在文中丰富的含义,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在这一课中,从此是指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说道:

“从此在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

三年级语文教案。

四、教学模式。

1.利用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识字的能力。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形成阶段,我们还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特色。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我所讲的课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下的第 课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着幻灯片教学。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 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一 导课 学习 寓 字。1 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21课 寓言两则 2 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读课题。3 学习 寓 字,容易写错的地方。4 什么叫寓言?我们学过的寓言有哪些?5 我们今天学的 寓言两则 是哪两则?这节课我们学习 亡羊补牢 和老师一起书写。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年级语文教案 荷花教学案例

荷花教学案例。三年级语文教案。感知美理解美表达美 荷花 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准备 学生 收集 了解有关描写荷花 荷叶的文字资料或 多 显示 教学过程 乐曲 出水莲 学生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