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发布 2022-11-03 11:31:28 阅读 8052

初二语文。题号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昳丽()睥睨()缟素()xie()ke()bin()。

2、下面各旬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然后修改。(4分)(1)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具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2)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霄达旦地啼唱。(3)许多不可思义的项目在残疾人运动员的演绎下,是那样的别开生面,是那样的激情四射。

4)他郑重其是的告诉我他不来学校上课了,因为他爸爸病了,需要人照顾。改正:(12343、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平视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但并非人人都可做到。平视,需要心的平视,需要情的平视,需要识的平视,需要度的a、广博与深邃b、准确与合理c、纯洁与高尚d、正直与坦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奥运“祥云”火炬所经之处,“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口号比肩继踵。b、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d、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无济于事的。5、请找出下列语句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一。

二。三。四。五。六。

总分。四面山的瀑布最为十分壮观。有大小瀑布100多处。

②瀑布倾泻激荡,掀起满天水雾,轰然恬静,数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其威势。③望乡台瀑布高150多米左右,宽40米,居我国高瀑之首;水口寺瀑布高94米,悬挂在一个天然洞穴之下,景象奇特;鸳鸯瀑布比翼齐飞,撩人遐思。

1)第①应当改为2)第②应将词改为。

3)第⑧句不恰当处是6、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2分)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7、古诗文填空。(8分)

1)予独爱莲之。

2)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原句是。

3)恨不抗日死4)接天莲叶无穷碧。

5)叶上初阳干宿雨一一风荷举。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5月3 1日是世界无烟日。请你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拟一条警示标语,劝告人们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

要求:语言简练、得体,不超过2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5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予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本文选自体的历史著作编订者是文章题目中的“讽”的意思是4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臣之妻私臣().2)王之蔽甚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时时而间进().1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翻译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1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出自这段选文的一个成语是1分)

1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3分)

14、对“朝”和“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于是入朝见威王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③门庭若市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①②句相同,③④旬不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也不同。

c、①②句相同,⑧④句也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15、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4分)

生命的声音。

1)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2)他被因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3)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4)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5)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敲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6)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7)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8)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9)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10)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11)嗡一一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12)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13)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

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14)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15)刚|也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16)日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

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q-y~怕惊吓了它。(17)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18)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19)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

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20)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21)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22)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23)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24)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

16、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18、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具体表现在**?(2分)

19、简析文中画线旬的表达效果。(2分)

20、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2分)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百感交集。

21、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4分)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

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魁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

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对,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

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

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厶\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牵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挟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22、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3、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请分别写出。(4分)

24、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2分)

25、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2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四、作文(45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 24分 1 请将下面一段话抄写在方格里,要求正确 端正 整洁 4分 诗人约翰 堂恩的诗句这样写道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 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 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不幸...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说明 1 全卷满分为100分,100分钟完成。2 附加题10分,学生可答可不答 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超过100分。第一部分 基础 20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6分 1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分 2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吴均 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病改正。2分 扒手 p 虐待 n 订正 d ng 脂肪 zh 意趣盎然 ng 愚钝 y 模样 m 解剖 p u 干涸 h 杳无音讯 y o 改为改为。2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