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形势,普通高中要实现从满足高校对合格生源的需求到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的转型,从与大学接轨到与社会和未来接轨的转型,从服从于高考到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转型。推动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要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办好对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要有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加可爱。这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好学校”。好学校应该吹拂着自由之风,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好学校涌动着创新之情,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好学校洋溢着快乐之感,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每个人心中的普通高中教育都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如何,它都应该在应试教育路上转过身来,重新开始了。
一、要追求卓越教育。
高中教育的卓越意味着平等与高质量两种品质的兼得与融合。首先,平等内在地包含了高质量,即是说为每一个人提供的均等的教育机会必须达到了特定质量要求,否则就会导致“平庸化的教育”,徒具民主的形式,不具民主的实质。其次,高质量必须以平等为前提,即是说“高质量”的教育不能只针对少数人,否则就会导致“精英主义教育”,从根本上背离教育民主。
“信奉卓越”的高中教育即是民主的高中教育,其目标是“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个学生成功”。这意味着21世纪高中教育民主具有了新的内涵:第一,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第二,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第三,不仅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
二、要有选择性的教育。
学会选择是高中新课程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目标的“人生规划能力”,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原则”,再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有层次”,以及课程实施中的“选课指导制度”“个人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和“学分制管理制度”,均体现出学会选择的理念。
为什么需要选择,这是因为:
首先,选择是一种素质,选择是一种能力。
其次,信息社会为人的选择素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再次,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人的选择权利提出了新的要求。
选择需要空间。主要有两种策略:首先,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三部分。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的课程标准由国家研制,选修课程ⅱ由学校自行研制。由于采取了“模块制”,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定学习计划,因此在必修课程中学生先学什么模块、后学什么模块有自主性、有选择空间。新课程规定学生高中毕业的基本学分是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这意味着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28学分,方可毕业。
选修课程所占比例是19%。如果把学生有很大自主选择空间的“综合实践活动”也计算在内,则学生的选择空间达到35%。其次,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
这意味着新课程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又确保学生共同基础的形成,还有助于新课程更加适应我国普通高中实际。
三、教育要关注生活。
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诉求。既要精选“超越时代而不变的有价值的东西”以供学生学习,又要将这些东西与活生生的学生经验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舍弃前者,课程会变得肤浅乏力;不顾后者,课程会变得机械、呆板、抽象而空泛。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走出“分科主义”泥沼,改变以对抽象的学科知识的传递和训练为核心的状况,本次课程改革引入了“学习领域”的概念,并将高中课程结构规划为八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的范畴,其余学习领域均属于学科课程的范畴。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怎样的关系?首先,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两类课程的共同理念。因此,不能把转变学习方式的重任完全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承担,学科课程固守“传递、训练──接受、熟练”的传统窠臼。
学科课程也必须转变学习方式。在转变学习方式方面,二者是共同的。其次,学科课程所关注的是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即人与文化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关注的是人的心理经验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关系,即人与当下现实世界的关系,这是两类课程的基本区别。
再次,因为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和功能有别,因此二者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将一方置于中心,使另一方处于边缘;因为二者信奉共同的理念,又因为学科(文化)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二者又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
四、教育要走向校本。
不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中给学校留有空间,而且还积极倡导学校开发有特色的科目或学科。“校本”取向在本质上是学校权利意识的觉醒,它追求的是开放的学校文化。“**课程管理”政策在本质上是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归还学校应有的权利,让每一所学校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学会承担责任,国家和地方则为学校发展提供指导、帮助、专业支持和政策保障。
完善校本评价。
由每一所学校自主进行的课程评价,称为校本评价。校本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科或学程(模块)的成绩考试。
(2)学生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状况,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
追求卓越的高中课程以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为根本目标;这种课程倡导“选择文化”,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这种课程关注生活并崇尚创造;这种课程是“校本”取向的,把教师视为教学研究者、课程开发者;这种课程重视校本评价,并能把校本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及其他外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这就是21世纪我国高中教育的理想。
未来十年的高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在大中城市里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 大学教育业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充分发挥了教育在科...
未来十年的高中教育
每一个人从呀呀学语或稍懂事起,就在自己深深的心底开始了理想的萌芽。而幼时的理想是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如 了战争题材的影片,则想着要当一个英雄 如 了一场演出,则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歌星 如家境贫寒则想着今后能成为一位腰缠万贯的老板 如家里某位亲人疾病缠身,则想着今后能成为一位救死扶伤的大夫 2...
未来十年高中教育征文
蓝色畅想。李兴静。看到 高中教育 这四个字,眼前便立即浮现出自己读高中时的情景,早上5点半上早读,其实在早读之前就有同学趁着灯光在路边背起了书。吃完早饭,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晚上五节,不少同学在吃饭的空档经常是边啃馒头边看书的,更有刻苦的同学在晚上10点下了晚自习后还在被窝里拿手电看书,至于效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