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11题;共44分)
读“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形区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属于丰富地区的是。
a.四川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塔里木盆地。
2.你若是一名化妆品推销员,你不会向哪个地区推销防晒护肤品。
a.贵州b.内蒙古c.青海d.**。
3.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海拔高,降水多。
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
a.甲b.乙c.丙d.戊。
5.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a.甲b.乙c.丙d.戊。
6.图中丙、丁处的地貌作用形成是由于。
a.风力沉积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
7.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a.①b.②c.③d.④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三幅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
9.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
读下面“等温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0.该图表示的情况可能是。
a.7月北半球b.1月北半球c.7月南半球d.1月南半球。
11.如果该图所示海域为大西洋,在陆地右侧的洋流可能是。
a.加那利寒流b.秘鲁寒流c.日本暖流d.墨西哥湾暖流。
二、综合题。
3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每空2分,共26分)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月。图中a处的气压名称为___冬季___填是否)存在,气候类型是___气候特征是___该气候只有___洲有。
2)图中b处盛行___季风,c处盛行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形成南亚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___和。
4)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原因是___兰州属于 __气候。
3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30分)
1)图中①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其成因是___属于___边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主要以___为主,原因是___且主要分布在。
2)从②→③地自然带的变化是呈现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形该地域分异规律以___为基础,其中②、⑤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3)1月,图中⑥所示半岛盛行风为___受其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___方向流动。
4)图中生长边界是___板块和___板块的交界处,在此类边界处常形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答案】(1)c
2)a3)d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地形
解析】【分析】(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四川盆地为贫乏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柴达木盆地为丰富区,故c符合题意。
2)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四个地区中贵州省为太阳辐射贫乏区,对防晒护肤品的需求量小,故a符合题意。
3)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地区,而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贫乏的地区,因此青藏高原紫外线比较强,有利于杀菌,病虫害较少;由于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比较鲜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3)d
点评】(1)考查中国地形的分布。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
2)要求学生掌握省份的分布,贵州位于太阳辐射少的地区,对防晒护肤品的需求量小。
3)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花比较鲜艳,并且太阳辐射具有杀菌作用,病虫害较少。
3.【答案】(4)d
5)a6)c
7)d 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⑴从岩层走向上看,向斜向下弯曲。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向斜,所以abc错误,故选d。
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根据图示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适合建隧道。bcd错误,故选a。
据图可知,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两种地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所以abd错误,故选c。
根据图示可知,① 是蒸发, 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 ④是地表径流。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下降,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abc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4)d (5)a (6)c (7)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水循环。属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答案】(8)b
9)b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⑴读图分析可知,该演变过程图体现的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变化,从而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其先后顺序是乙、甲、丙,故选b。
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乙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甲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丙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荒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故选b。
故答案为:(8)b (9)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地形的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属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答案】(10)b
11)d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⑴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温度不一,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自南向北,温度降低,为北半球;在1月份,北半球陆地气温低,等温线凸向低纬(气温高的地区);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凸向高纬(气温低的地区)。7月份相反;综上,选b。
依题意,属于大西洋地区的洋流只有a、d,排除b、c;墨西哥湾暖流位于大陆的东岸(图中大陆的右侧),而加那利寒流位于大陆的西岸,正确答案为d.
故答案为:(10)b (11)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综合题。
36.【答案】(1)7;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西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或风带季节移动。
4)亚洲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考点】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风向判断季节,图中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来自海洋,所以大陆上气温高于海洋,为低压控制,此时是夏季7月,a在印度附近,称为印度低压。
2)根据风向判断季节,大陆上气温高于海洋,为低压控制,此时是夏季7月,图中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风。
3)东亚和南亚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南亚季风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4)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得东部和南部地区成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季风的成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高中地理试卷
一 单选题。1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a 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 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 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 农业人口散居区。2 广州城市...
建昌高中地理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 单选题。1.2017年5月5 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 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c.晴...
高中地理结构
高中地理。1 模块分类。高中地理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必修。一 必须。二 必修三和选修部分 旅游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 其中必修一为自然地理部分,必修二为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三为区域地理部分。2 考点分布。必修一知识点分布 第一章。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地球运动 晨昏线,太阳直射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