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大纲梳理

发布 2022-10-17 22:14:28 阅读 3414

环境心理学。

绪论。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

2、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第一章。感觉的特点:a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b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c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d对统一现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引起感觉主客观因素:a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

b感觉阈限。

c注意。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a相互加强或削弱。

b联觉(色彩的温度感。

色彩的距离感。

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面积感。

色彩的动静感)

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c不同感觉的补偿。

知觉与认知。

a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b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c习惯化-适应。

d对变化的知觉(刺激强度的增量与原则刺激强度的关系影响着人们对刺激变化的知觉)

e认知:是指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固有图式既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又可能成为认识新事物的障碍。

图式、同化、顺化、平衡则形成了人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

f感觉、知觉与认知的关系。

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某种具有固定倾向的并受到主观歪曲的知觉。

了解似动现象、诱动现象图像效果见书上p18图1-7和图1-8

声景指环境中在审美和文化方面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

嗅觉能加深人对环境的体验和记忆。

触觉通过接触并感知对象的肌理和质感也是体验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第二章环境知觉。

格式塔知觉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以现象学作为它的哲学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2024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为惠太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引申词义: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立面、平面)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称为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以现象学作为哲学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基本观点:知觉的整体性。

同型论。场作用力。

概率知觉理论:主要强调视知觉的直觉作用,而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概率知觉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由布伦斯维克提出。

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本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由吉布森提出。

基于多学科的研究。

多种知觉体验间的相互影响。

协同:a环境极其组成元素应与预期想提供的综合知觉体验相互匹配。换言之,所用的词语或文句应与想表达的语意相应。

b这些信息在质和量两方面应相互配合-只有当它们处于“最佳组合”时,才会产生良好的体验。

第三章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研究人如何获得有关环境的知识,即人如何在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远近和时间长短,并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意义-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在头脑中对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加工,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意象图中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为“认知地图”

城市认知地图研究。

认知地图”一词是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托尔曼创造的术语。

研究市民认知地图的两种方法:画地图草图、语言描述。

城市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

a路径:行进的通道,如步行道、大街、公路、铁路、河流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要道,其他要素沿路径分布。

b标志:具有明显视觉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环境中的标志一定是引人注意的目标和醒目的图形。

c节点。d区域: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空间范围。

e边界。认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空间环境”

模拟观点:认知地图是真实的环境在记忆中的复制品。它与物质环境大致上一点点相互对应,似乎是一幅贮存在头脑中的环境图像。因此称之为“心理图像”

命题观点:更加强调通过对信息赋予意义加以贮存。

认知地图具有以下特点。

a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

b模糊性和片段性。

c个人差异。

空间定向——要了解不同场所在空间中的位置,并从某一场所前往另一场所,就要建立定向系统,包括位置感、方向感和距离感。

认知距离: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唤醒理论。此情绪的维度:

唤醒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家梅拉比安和拉塞尔提出的影响情绪的“三因子论”包含三个独立的维度:快乐/不快乐、控制/屈从、唤醒/睡眠。

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每个人稳定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一半是由基因或秉性决定的,一半是由环境决定的。

**人对不同的环境景观偏爱有四个维度:

a连贯性。b易识别性。

c负责性。d神秘性。

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在应激状态下,主体会经历一系列全方位的生理反应。概括为连续发生的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抗拒阶段、衰竭阶段,总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简称gas应激源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灾变事件、个人应激源、背景应激源详见书上。

适应水平理论:

唤醒理论比较强调客观刺激的特征,而适应水平侧重于主观反应。

顺应与适应:

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改变或选择环境刺激来顺应自己的主观需要;或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客观环境,其中包括学习过程,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人与环境磨合的过程。

行为场景的定义。

像特定的环境客体提供特定的功能特性一样,特定的空间以及其中按一定规则分布的要素共同构成的物质环境,也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支持者特定的行为模式,为需要它的人群提供了从事某些活动的场所。场所与其中人们的行为共同构成了整体的行为场景。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噪声最简单通俗的定义是“不需要的声音”,“不爱听的声音”

测量声音响度级的仪器为声级计,读数称为“声级”,单位是“分贝”

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减少拥挤感的措施。

1听觉与视觉损伤。

信息超载、行为约束、过多的人争夺。

2干扰睡眠。

有限的资源是产生拥挤感的根本原因。

3干扰内分泌系统。

1、空间分隔。

4影响儿童和胎儿的发育。

2、缓解交通拥挤。

噪声的**及防治:1交通噪声。

2施工噪声。

3工商业噪声。

4不容忽视的低频噪声。

5生活噪声:是影响最直接、响度和时间都不可预见,对居民威胁最大的噪声。

空气污染。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五级:0-50一级。

空气质量优。

51-100二级。

空气质量为量。

101-200**。

轻度污染。201-300四级。

中度污染(敏感体质的人会有轻度反应)

大于300五级。

重度污染(健康人群也会出现明显现象)

空气污染**。

1汽车尾气。

2煤烟。3工业废气。

4餐馆与街头烧烤。

5室内污染。

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1、“空间行为”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日本的环境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空间”,而人类学家霍尔则称为“空间关系学”

2、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以往的研究曾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法、现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

3、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情绪、人格、年龄、性别和环境因素。

暴力倾向的囚犯的个人空间差不多是正常人的三倍)

人际距离。人类学家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私密性。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

阿尔托曼给出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从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并非仅指离群索居,而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领域性。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以及使用时间长短具有不同的影响,阿尔托曼据此将领域分为以下三类: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

纽曼提出“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

1、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

2、自然的监视。

3、形成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建筑意象。

4、改善居住的社会环境。

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

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

复杂的城市环境与不同感知者的交互作用(历时性的相互作用过程)构成了复杂的城市环境体验。

特点有:1、综合性。

2、指定性和选择性。

3、差异性。

4、直觉性。

城市环境中的显著差异元素:

1、视觉感知的物质元素。

2、其他感觉所感知的物质元素。

3、天体天象、自然灾害和气候物候。

4、社会、文化和历史元素。

5、时间元素。

第二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

1、美国法院裁定,建筑美观应作为由公众控制的、单独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以及设计外观评价必须重视大众与相应的法律基础。

2、人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反应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愉悦、激奋和宁静。

3、米尔各拉姆针对实存环境的影响提出一个一般公式,认为与城市意象有关的“再认”是**集中性和建筑独特性(或社会独特性)的函数。

再认=f(**的集中性x城市景观独特性/或社会独特性)

4、空间活动范围是影响认知地图的关键因素。

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

第一节。人对物质环境的情绪反应量化为由各镇评价反应组成的“情感评价”

1、场所评价意象研究的意义:

a、理论意义。

b、策划和规划价值。

c、具体设计应用。

2、人对场所的情感评价(情绪反应的量化)由四个突出的维度组成:愉悦感(愉悦-不快)、唤醒、激动和放松。

3、在情感评价反应中,认知过程是重要的中介因素。

4、一般认为,所体验到的评价反应由两部分组成:本能的反应、因认知引发的情绪反应。

同济《环境心理学》大纲

课程名称 环境心理学 36学时,0学分 一 课程性质 目的与任务 环境心理学是建筑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本课程将讨论环境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并重点介绍环境心理学的习惯知识在建筑 规划 城市设计和环境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二 课程基本要求 ...

课程大纲《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课程大纲。一 课程概述。课程名称 环境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 14371109 课程学分 2学分。课程总学时 32课时。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二 课程内容简介。环境心理学是建筑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个跨学科...

环境心理学

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 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1.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爱护人,进而实现人对美的需要的实现。没有人的危险而是保护人 爱护人,解决外界环境与人的冲突是所有设计分支学科的共同目标。因此环境设计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以更好地为其服务。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