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教案

发布 2022-10-16 10:32:28 阅读 4477

第三章行为动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有哪些?能够深刻领会自己才是启动和掌控自己行为的主人。明晰其中的规律,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树立自我实现的目标。

教学重点: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3、动机的分类。

教学难点: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需要、动机之间关系,动机理论。

教学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语与讨论结合进行教学。

第一节需要。

一、需要。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个体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需要的特点。

需要的广泛性;需要的社会性;需要的对象性;需要的动力性;

需要的周期性。

二、需要的分类。

1.从需要的起源划分,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为维护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后天习得的、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

2.从需要指向的对象的属性划分,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对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对认知和美的享受的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简介。

马斯洛(1908--1970),哲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发展者。1967-2023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他的兴趣和努力集中于动力心理学、动机理论和心理卫生研究。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这五种需要是有层次的,人的全部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满足各层次的需要,而且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进行,即必须使人的一个层次的需要获得最的限度的满足或,他才可能关心下一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低层次的需要主要依靠外部来满足,如生存、安全、归属、自尊等需要;而高层次需要则从自己内部得到满足。所以需要层次是不能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进行的,需要尤其是高层次的需要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

第二节动机。

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四、需要、动机、目的、行为和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1、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前提,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和反映;

2、动机与目的的关系:动机是一种心理倾向,具有内在、隐蔽的特点,目的是活动的结果,具有外在、公开的特点,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内部原因,行动是实现动机的外部活动。

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动机属于主观范畴,效果属于客观范畴,二者不总是一致的。

五、动机分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

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自觉性、学习态度和学习。

兴趣等。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学习兴趣。第二,学习能力感,第三,外部目的性, 第四,知识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往往是几种相互影响的学习动机同时发生作用。

1、优化教学情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a 提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现象。

b 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法则,在学生理解后,再举不符合这一法则的事例。

c 提出有几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2)运用新异刺激,唤起好奇与注意。

3)调节教学气氛,保持良好情绪。

首先,教师要有积极饱满的情绪。

其次,教师还应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2、努力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1)帮助学生成功,增强成就动机。

a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b 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

c 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d 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

2)指导学生归因,提高成就动机。

步骤:选择对象——干预实施——效果测量。

3、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

1)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2)正确评价学习行为。

a 奖励: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 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b 惩罚:惩罚应就事论事。 惩罚应客观公正,切忌体罚。

3)适当竞赛。

第三节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本能是指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获得、不学就会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有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如“爱、同情”。

其他代表观点。

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

二、驱力理论(赫尔)

观点: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②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i抑制)

三、诱因理论。

观点。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诱因)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四、唤醒理论。

观点(赫布和柏林)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唤醒理论三原理: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片好程度之间呈倒“u”关系)

二是简化原理(重复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于复杂的刺激)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自我效能论(班杜拉)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的先行因素。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前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体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三是言语说服;四是情绪唤起。

二)成就目标理论。

目标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它是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果。

德韦克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有些人为掌握目标,有些人为作业目标。

阅读参考资料:

《普通心理学》,主编阴国恩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②《心理学》,主编叶奕乾祝蓓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教育心理学》,主编李伯黍燕国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情境心理学》,主编傅道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心理学》,主编王庆芳隋光远,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心理学》,主编黄希庭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复习题: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2、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正确的归因?

3、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公共心理学》教案放大

普通心理学。教案。任课教师 梁三才。2006年2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学?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这是本章须使学生明确的基本问题。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第一节心理学i的研究对象。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 发展 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系...

公共心理学A

一 填空题 每个空 分,共计15分 1 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包括和两个方面。2 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活动。3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包括 扩散和集中规律和规律。4 依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划分为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5 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6 没...

公共心理学A

一 填空题 每个空 分,共计15分 1 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2 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3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包括 扩散和集中规律和相互诱导规律。4 依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情感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5 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