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五完小——邓卉。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直观、动感、形象、丰富、多彩等形、像、声于一体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喜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求中,产生乐学、爱学的效果。老师如果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本节课的的学习作好铺垫,就能较好地提升课堂教学。
如:教学“统计图”复习课时,我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这样的情境:老师教过的张红同学,今年就要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这段时间他正忙着找工作,前几天,他从网上看到了两条招聘广告。
从上面两条招聘广告中,你猜猜张红会到哪个单位应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利用多**展示招聘广告内容并伴有适当的解说,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以“张红找工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主线,让学生在估计与**“张红会到哪个厂应聘”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带着快乐的心情展开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突破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呈现过程十分明了,成而达到突破难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大屏幕上画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在屏幕上用手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在**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想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加起来(长+宽+长+宽);先加两条长边再加两条宽边(长+长+宽+宽);两条长边的长度加上两条宽边的长度(长×2+宽×2);先算出一组长边与宽边的长度,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与这一组是一样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在学生展示长方形的周长几种计算方法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在屏幕上用线段和数一一对应地展示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不管用哪种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都是围成这个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的总和,并且都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用(长+宽)×2,计算比较简便。
而且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打上括号,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两组长与宽的和。以往学生总是忘记打括号,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教学难点。
比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也是如此,以前老师要花好多的时间在课前画方格和图,效果都不是很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学生明白图形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平移了几格,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作为教师,还要根据所教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把静止不动的东西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提升课堂教学。
如:教学“用绳子**一个纸盒,求一共要用多长的绳子”这种练习题时,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示,把系绳的图形、图像动态化,帮助学生理解求绳子的长度实际上是纸盒的前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侧面的长方形周长之和。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再把这16等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近似的长方形长、宽和面积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地能借助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最后老师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介绍了拼成其它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已先动手操作再认真地**推导过程,学生经历了公式推导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并且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的重点就突破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再如:在教学“给直线外的一点向这条直线作垂线”时,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这个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突出这个知识重点?
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先在屏幕上画了一条很普通的直线,然后在这条直线外点了一点,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画了一条过这个直线外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每一步都伴有声音解说,做到了边画边说;接着我又从不同的角度来演示如何画过直线外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最后让学生画,画好后再放到屏幕上展示。特别注重如何摆三角形直角的两条直角边,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否有关”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示两组角,一组两个角相等;一组两个角不相等。分别将这两组角的两条边延长和缩短。通过这样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进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四、运用信息技术,增加容量,题型多变。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练习形式又多变,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课堂练习的题型多变,更加吸引学生。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时几分”时,我运用用信息技术手段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及操作活动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然后逐步了解表示时间的方法;最后课堂练习时呈现**结合的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写钟面现在表示的时刻,或出示钟面和钟面表示的时刻连线等形式,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孩子们很兴奋,学习兴趣高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就能高质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通过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的问题,也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深入的进行思考。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策略 制定教学方案 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它特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一般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在小学中高年级 初中 高中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另一种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其他学科课程中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