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曾煌存。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成为终身的独立学习者。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培育其信息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是一门强调技能性的基础性学科,是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信息技术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21世纪教育是“人脑+电脑+网络”的教育。《信息技术基础》正是通向这种融为一体的未来教育的一块坚固的基石。
二、课程教学设计及改革思路。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最重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的能力。
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选用的是高职高专21世纪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在主要介绍操作技能的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最重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新”,介绍了最新的技术发展;教材的内容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牢牢把握了“用”字当头的原则,教材所介绍的知识、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将语言的生动性与讲述的严谨性很好地统一了起来,使学生易于通过自学掌握相关内容。
但这本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有些操作的介绍过于笼统,不够具体,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要补充相关的细节。
(三)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某个具体的操作如何完成,学生模仿完成操作。
任务驱动:以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来驱动课堂的学习。
大作业法:学完相关章节后,布置一个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操作。
(四)实践教学内容及环节的确定。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其侧重点应该着眼于操作技能的介绍,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完这门课之后能直接干什么。因此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属于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包括计算机的中英文输入,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word文档编辑和排版,excel电子**的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与**,intemet、email的使用。
(五)课程所需的教学条件。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需要多**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撑: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可以独立操作;教师可以使用教师机进行广播教学,察看学生上机情况,遥控辅导学生。多**网络教学环境方便了教师演示操作,方便了学生独立操作,使得课堂讲授与练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六)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参考书是《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与习题集》,这本书是与该门课所选用的教材配套的上机指导与习题集,该书各章内容均与教材内容相呼应,每一章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实践,给出了本章内容所涉及的上机实践题,第二部分是思考与练习题,给出了紧扣本章内容的思考与练习题及其参***。书中最后还给出了一部分等级考试综合练习及参***。这本书方便了学生的上机实践和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操作。
(七)多**课件的建设状况。
使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门课的讲稿。powerpoint讲稿的内容充实,条理分明,突出重点、难点,配有大量**、**,避免出现了大段文字的罗列,使学生易于通过powerpoint讲稿复习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操作。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对象是全院非计算机专业的一年级新生,包括五年制、三年制、二年制的学生。其中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数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需要教师授课时更加的细致,有更多的耐心:三年制、二年制的学生中从普高入学的对计算机的接触也不太多,从职高入学的则基本已学过这门课的大多数内容,造成了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好教学的难度,既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能够掌握基本内容,又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学生的课堂练习,以及课后独立完成相关上机实践的方式,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门课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预计这门课应该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达到甚至超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水平。
点评:《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是对我院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曾煌存老师的说课能联系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结合我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具有以下特色和优点:
1. 明确本课程的作用是:
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的习惯;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最重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素质目标: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的习惯。
3. 对教材分析透切:
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和顺序调整。
4. 突出了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即布置包含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明确任务来驱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每课一个任务”的做法是可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网络教学系统,这样既能让学生独立操作,又能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练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曾煌存老师的说课重点说出了本课程怎样教的问题。
点评者:杨立雄,信息技术系公共教研室主任。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 4 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 1,知道计算机系统构成,建立软件 硬件的概念。2,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基本配置。3,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构成及相关概念。教学难点存储器的相关概念。教学方法注意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特点,倡导 自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电子板...
信息技术基础
班级学号姓名 例1 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是 a 10110b b 26d c 11000b d 1dh 例2 小明家里装了速率为8mb s的宽带,理论上 大小800mb的电影文件至少需要 a 100秒 b 200秒 c 400秒 d 800秒。例3 用ultraedit软件观察 这几个字符的内码,如图所...
信息技术基础
一 信息的基本特征。1 传递性。2 共享性。3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 价值相对性。5 时效性。6 真伪性。二 信息技术。1 信息技术的含义 一切信息的获取 加工 表达 交流 管理与评价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计算机技术 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