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大纲

发布 2022-10-02 12:26:28 阅读 6857

采矿工程专业函授班。

采矿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成都函授站。

中国矿业大学成都函授站。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专业。姓名: 学号:

年级: 任课教师。

20 年月日。

说明。本设计为采区设计,本大纲参照一般实际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章节的顺序,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编制,仅供本次课程设计作为内容提要和说明书章节编制顺序参考用。

矿井地理位置与交通、气候条件、**等,矿区特征、周边矿井。

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与邻近采区关系,与地面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等。

采区开采技术条件:含煤地层。采区地质构造、开采煤层特征(厚度、倾角、煤质、夹石、层间距、顶底板岩石特征等)

采区灾害因素和安全条件: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井上下及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上部及浅部开采情况等。

采区储量计算表。

注:这里所列**为参考格式,设计说明书内正式**应按此**式以一页篇幅绘列。

采区生产能力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当用综采时,一般为60~120万t/a;普采时,一般为30~60万t/a;炮采时,一般为10~30万t/a。

为了保证采区均衡生产,采取服务年限应在3~5年以上比较合理。

根据煤层的埋藏条件:如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性及地质构造等,以及技术设备条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技术、经济上合理可行的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及回采工艺)。

一、采区斜长及走向长。

采区走向长根据地质条件、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倾斜长壁法分区还应考虑集中装运、通风、供电、排水的合理范围等技术经济因素。

二、回采工作面长度、形式。

由地质条件、回采工艺方式、运输设备、管理水平、顶板管理能力、采区斜长等综合考虑予以确定。

三、煤柱尺寸。

四、区段斜长和数目的确定。

采区走向长壁法时,根据工作面长、区段平巷宽度、护巷方式及煤柱尺寸计算区段斜长,按区段斜长和采区斜长确定区段数。

五、采用倾斜长壁法时的条带数、推进长度及方向、通风方式等。

一、 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采区联合形式;

二、 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无煤柱护巷、数目、位置、是否设集中巷及集中位置等);

三、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型式选择。

运煤、运料及徘矸、通风、行人、动力**(包括电力和压风)排水、等系统。

一、 计算回采工作面产量;

二、 确定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数目;

三、 备用回采面及掘进头的设置;

四、 采区生产能力验算。

论述煤层间、分层间、区段间、条带间的开采顺序及参数。

一、采准工作:选择确定采区巷道断面形式、尺寸、支护方式。

二、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

按合理配采的原则排出:“回采工作面接替表”。

三、采区巷道掘进顺序:列出:“巷道施工顺序表”。

阐明该面煤层的赋存情况、煤质和种类、节理和层理的发育情况;瓦斯、煤尘、**性和自然发火情况;顶底板性质,回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和水文情况。

一、落煤方式:机械落煤应选择落煤机械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工作方式。

二、运煤:运输机械选择、铺设和移置方法。

三、支架:确定采场支护方式、支架材料或型号规格、支护密度、支架的规格尺寸、特种支架的架设和支护的要求。

四、顶板控制:顶板控制方法,确定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放顶回柱方式及所用设备等。

一、工作面作业方式;

二、绘制循环图表:循环作业图、

一、采区方案的确定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用方案比较法(技术比较)进行。

二、采区方案和采区内局部方案(如上山数量、层位)在确定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论证,主要的和较大的方案应配以插图和**等辅助形式说明。

三、设计的主要依据应写出,凡涉及计算的问题应将计算的公式列出,代入有关数据,直接得出结果。计算结果应填入有关**的不应遗漏。

一、 说明要求文字简明通顺,缮写清晰整洁,说明书每章开头均从新的一页起。

二、 说明书内容的顺序建议为:

1)目录;2)设计任务书(即设计题);3)正文;4)附表;5)小结。

一、 本设计要求绘制正规设计大图两张:

一)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置平面图。

二) 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

二、 绘图要求:

一)采区巷道平面布置图投影在最上或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用相应图幅绘制。剖面图视具体情况选用图幅,以图形清楚、摆布恰当为原则,所有大图标题栏按下面统一格式绘制:

二)、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置图(平、剖面)应按下列要求绘制:

绘制所有点、线、符号应符合煤炭部统一标准:

必须使用标准惯用图例,所用到的图例必须绘在相应的图上;必须标注必要的尺寸(采区参数、巷、采面等长度及参数尺寸);

中文字体采用长仿宋体,采用国家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巷硐等图标可视具体情况直接用细实线引出注上或编号后在图幅内顺序列出。

附:采矿学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1、以本人所在煤矿条件为依据,进行采矿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2、以下述煤矿条件设计:某矿采区设计,本设计开采的煤层为井田内的17#和19#煤层,上部为17号煤层,下部为19号煤层,煤质中硬,无夹石,17号煤的容重为1.45 g/cm3,19号煤的容重为1.

50 g/cm3,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自燃倾向为不易自燃,顶底板为砂岩和砂质页岩,顶板中等稳定。两层煤的平均厚度分别为3.17m和3.

53m;平均倾角为11°;煤层之间的间距较小,平均为20m。本采区位于第一水平,采区上部边界为17#煤层露头线,下部边界为+1500m采区运输大巷水平,东部以东二采区边界线为界,西部以f5断层为界。采区运输大巷位于19#煤层底板岩层当中,距19号煤层垂直距离20米。

采区倾斜长平均为2000米,走向长平均为1800米。其他情况,可以自拟。

注:如设计中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请与华道友老师联系。

联系**:133***

《采矿学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 21118 采矿学 课程设计大纲。采矿工程专业地下开采方向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2005年10月。采矿学 课程设计大纲。一 目的 1 初步应用 采矿学 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 采矿学 课程的理解。2 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

采矿学课程设计要求

采矿学 课程设计要求。一 设计时间 2011 2012 1第15 17周。二 参加学生 采矿 班 三 设计题目 见附件,根据真实矿井修改。四 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完成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供电课程设计 等的基础上进行的。特提出如下要求 1 本次设计定位于采区开采设计。本次设计共2题,分别命名为 ...

采矿学课程设计要求

采矿学 课程设计要求。一 设计时间 2010 2011 1第15 17周。二 参加学生 采矿 采矿本 采矿单07 1三 设计题目 采矿课程设计大纲 后所附题目中任选一题。四 要求。1 按照 采矿课程设计大纲 完成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重点是第三章采煤方法。2 说明书可打印,也可手写。图纸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