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程设计,题目三

发布 2022-10-02 04:39:28 阅读 1559

采。矿。课。

程。设。计。说。

明。书。

姓名:李矿飞。

班级:采矿本09-2班。

学号:320902010209

指导老师:魏锦平。

日期:2023年1月3日。

设计题目二。

1、井田境界:井田走向7500m,倾斜长度2000m。

2、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厚度m1=2.0m m2=4.

8m;煤层倾角α=6°,表土层厚50m,地面标高+150m,m1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泥质岩,m2煤层顶板为泥质岩,底板为石灰岩;井田内煤层埋藏稳定,无大地质构造。

3、煤的容重:γ=1.4t/m3。煤质比较坚硬,坚固性系数f=2.5~3.5。

4、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30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400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9m3/d·t;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无**性。

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厚度m1=2.0m m2=4.

8m;煤层倾角α=6°,表土层厚50m,地面标高+150m,m1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泥质岩,m2煤层顶板为泥质岩,底板为石灰岩;井田内煤层埋藏稳定,无大地质构造。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30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400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q=9m3/d·t;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无**性。

表1-1煤层及顶底岩性特征。

井田范围:井田走向7500m,倾斜长度2000m。井田内煤层面积:

sm1 =井田走向×倾斜长度=7500×2000=15000000 m2。井田面积:s=sm1cos6°=15000000×0.

995=14925000 m2

矿井地质储量:q1=s×m×γ=15000000×2×1.4=4200万吨。

q2= s×m×γ=15000000×4.8×1.4=10080万吨。

q=q1+q2=4200+10080=14280万吨。

式中: q---矿井地质储量,万吨;

s---煤层的面积,m2;

m---煤层厚度, m;

---煤的容重,1.40t/m3;

假设不考虑:暂不能利用储量和远景储量,则地质储量即为矿井工业储量,q= zc.

矿井设计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地质资料中井田无较大构造,故断层煤柱损失量暂不计算),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构筑物、构筑物所需留设的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后的储量。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可按设计矿井一侧,可按20m留设,在边境处留设20m煤柱作为永久煤柱损失。

p=20×2×7500×2×1.4+20×2×7500×4.8×1.

4+20×2×(6000-20×2)×2×1.4+20×2×(6000-20×2)×4.8×1.

4=360.2368万吨。

工业场地留设煤柱:

表1-2矿井工业场地占地指标。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设计年产能力×占地面积指标。

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则工业占地面积:

s=120×0.9=10.8公顷 =108000 m2

假设工业场地为长方形,则长边为360m,短边为300m,根据作图法可求出煤柱的占地面积,再乘以煤层厚度,容重即可求出煤柱损失量。

p工业场地)m1煤柱损失量=[(490+542)×683/2] ×2×1.4=98.752万吨。

m2煤柱损失量=[(497+549)×692/2] ×4.8×1.4=243.4535万吨。

m=m1+m2=98.7520+243.4535=342.2055万吨。

设计可采储量:z设=zc-p

式中:z设---矿井设计储量, 万吨;

zc---工业储量,万吨;

p---永久煤柱损失量,万吨;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本设计条件下取80%。

z设=(zc-p)×c=(14280-360.2368) ×0.8=11135.811万吨。

表1-3矿井可采储量计算。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矿井可采储量,遵照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矿井生产能力确定为150万吨/年。

t= z设/a×k

式中: t---矿井服务年限,a;

a---矿井生产能力,万吨;

z设---设计可采储量,万吨;

k---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1.4。

t= z设/a×k=10648.325/(150×1.4)=51a

按设计规范规定,井型为1.2-1.8mt/a矿井的服务年限不少于50年,该矿井满足规范规定的年限,所以该矿井初步确定年生产能力为1.5mt/a。

一、保证年产量的月采采区数和工作面数。

1、保证年产量的月采工作面数和采区数。

采区的生产能力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内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当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采区生产力一般为0.6~1.0mt/a,;采用普采时,采区生产力为0.

4~0.8mt/a,爆破落煤时,采区生产能力为0.2~0.

6mt/a;

表2-1各类矿井正常生产采区个数。

2、矿井达到设计生产量时采煤工作面个数。

确定达到生产量时工作面总线长:

1500000×0.9/(6.8×1.4×924×0.95)=161m

式中: b—— 采煤工作面总线长,m;

a—— 矿井设计年产量,mt/a;

x——回采出煤率,可取0.9;

回采煤层总厚度,m;

——煤层容重,t/m3;

k2——工作面采出率,n=2时,取0.95;

l——年工作面推进度。

l=330×n×i×φ=330×7×0.5×0.8=924m

式中:330——矿井年工作日;

n——日循环进度个数,个;

i——循环进度,机采面采煤面截深,m;

——正规循环系数,取0.8—1。

确定回采工作面个数:

n=b×n/l=161×(1/250)=1.077 ;取整数为1,故同采工作面为1个。

式中:n——回采工作面个数,个;

n——回采煤层数,个;、

b——采煤工作面总线长,m;

l——采区工作面长度,m。

采区工作面配置:

采区内回采工作面个数应根据煤层赋存特征,所确定的采煤工艺所确定,同时以符合合理的开采顺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面单产为原则,采区内同时生产的综采工作面宜为一个,采区内同时生产的普采工作面宜为一个,不应超过两个。

矿井产量的验算。

根据所配置同采工作面的具体条件,验算投产初期矿井生产量,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an——矿井同采工作面产量总各,万吨。

mi——第i号工作面采高,m;

li——第i号工作面年推进度,m;

ii——第i号工作面长,m;

i——第i号工作面煤的容重,t/m3;

ki——回采工作面条件,m;

n——同采工作面数,个。

an=2×2×250×924×1.4×0.95=139.32万吨。

计算结果加上全矿掘进煤之和大于矿井设计年产量,但不超过1.15a,故符合要求,确定同采工作面为一个,工作面长为250m。

二、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

合理的区段数,是指能保证采区区生产和接替的区段数。由于是在保证工作面长度合理的前提下划分区段,所以区段数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阶段斜长的要求。为了合理集中生产,减少矿井的同时生产的采区个数,采区的生产能力一般较大,要保证采区内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区段数目多一些是比较有利的。

区段斜长等于采煤工作面长度加区段平巷和护巷煤柱的宽度。

采区斜长确定后,根据已确定的采区斜长,减去采区范围内应留设的其它倾斜方向的煤柱后,除以区段斜长,得到区段数目,如为整数,可按此整数划分区段,如得到的区段数不为整数,则应在合理的工作长度范围内对工作面长度加以调整,或调整其它方面参数,使区段数为一整数,多煤层联合布置采区,区段化分以主要煤层为标准,兼顾其它煤层。

采矿课程设计题目

采矿11开采方法课程设计题目。某矿为年产90万t a矿井,斜井多水分区式开拓,水平标高 1500m,井田内主采 号煤层。分组大巷分别位于8号煤层底板20m和17号煤层底板16m,均为机轨合一布置,采用dx1000 2 250型皮带输送机运输煤炭,采用xk8 9 120 1a井下特殊防爆蓄电池电机车牵...

采矿学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采矿学 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一 题目。完成某上山采区的2个车场,即中部车场 一个 并选做上部车场。条件 1 开采二1煤,厚度3.0m,倾角10 20 自定,即设计时自己确定一个数值,下同 瓦斯矿井,无自然发火,顶板和底板均没有影响上山布置的因素,采区涌水量100m3 h 设置水仓,水门 2 采区倾斜...

采矿课程设计

采矿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班级 采矿06 3班。姓名 王猛。学号 01060083 指导老师 张吉雄。设计日期 2007.6.29 2007.7.12 目录。1 序论 2 1.1 设计目的 2 1.2 设计题目 2 1.3 课程设计内容 2 1.4 进行方式 2 1.5 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