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学期。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名称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适用年级、专业:安全12级。
指导教师: 张晚来、田悦。
2014 年 6 月 1 日。
一、基本思路:
此课程设计必须是在已学《土木工程结构》有关章节的基础下进行的,所以在设计前要通读教材中“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的内容。设计中要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熟悉肋形楼盖的结构布置要点;理解钢筋混凝土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基本概念;掌握连续梁、板的设计方法,荷载取值及内力计算;熟悉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梁、板的构造要求;同时要熟悉计算中的各项有关规定。
二、设计步骤及方法:
一)收集、熟悉和分析原始资料:如设计题目、采用的建筑材料、荷载取值、工程作法等。这些原始资料必须在整理归类后放在计算书的最前面。
二)结构平面布置图:
柱网和梁格布置应力求协调、整齐划一,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但必须与建筑设计协调统一,必须满足建筑物使用上的技术要求,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因本设计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要求:
1、 板的跨度取1.7~2.7m;次梁的跨度取4.0~6.0m;主梁的跨度取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三倍。
2、 板和梁尽可能布置成等跨,但有时不易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这时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度相差不宜超过10%。
三)初步确定板厚、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
板厚和梁高一般按刚度要求初步估算,然后再根据荷载大小及构造要求初步确定。初步确定的尺寸必须经过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满足要求才能成为正式的截面尺寸。根据刚度要求:
板厚h≥80mm≥(1/40)l
次梁h=(1/12~1/18)l,b = 1/2~1/3)h;
主梁h = 1/8~1/14)l, b= (1/2~1/3)h
四)单向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对单向板可取一米宽板带进行设计,计算每米宽度板带沿板跨长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和恒载设计值(板自重、面层及板底粉刷重)。
2、计算简图: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已知单向板的跨数多于五跨,且各跨跨度相等,故可简化为五跨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的取值可参考教材。
3、内力计算(按塑性方法计算)
1)单向板只需按式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最大弯矩。
2)当各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等跨计算。
但要注意:求支座弯矩时,lo取本跨的计算跨度。
4、 配筋计算。
1)对周边与梁整体相连的多跨连续板的中间跨中和中间支座(第一内支座除外),可按计算所的弯矩降低20%采用;但对边跨跨中的计算弯矩则不应折减,因此,对于单向板可分为边缘板带i-i和中间板带ⅱ-ⅱ见下图)进行配筋计算。
2)建议采用**方式进行配筋计算。(参照教材)
5、选配钢筋并绘制板的配筋图。
1)受力钢筋:同一板内钢筋直径不宜超过两种,且至少相差2mm;板中受力钢筋常选用φ6~φ12,间距s在70mm~200mm之间。本次设计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选筋时,相邻两跨跨中和支座受力钢筋的间距必须相等或成倍数关系。
2)构造钢筋:应包括分布筋(每米长度不少于三根);垂直于主梁梁肋的板面构造筋(不少于5φ6);以及前入墙内的板所应附加的板面构造筋(不少于5φ6,板角应双向布置这种钢筋)。
五)次梁的设计。
1、荷载计算:次梁承受宽度等于次梁间距的板带传来的恒载和活载,以及次梁的自重和粉刷重量。
2、计算简图: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次梁的跨数多于五跨,可简化成五跨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边跨的计算跨度lo1=1.025ln1≤ln+a/2;中跨的计算跨度lo=ln+b
构造简图:
3、 内力计算(按塑性方法计算)
按式m和分别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和各支座截面的弯矩、剪力,式中计算跨度。
lo——求支座弯矩时,取相邻两计算跨度的较大值;
求各跨跨中弯矩时,取各跨的计算跨度。
4、 正截面配筋计算。
1)跨中截面应按t形截面设计,t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的取值按教材规定确定;支座截面应按矩形截面设计。
2)计算过程可列表进行。(参考教材)
3)选配钢筋要求:纵筋直径宜用10~25mm。最大不宜超过28mm;同一梁内纵筋不宜超过两种,每排宜用3~4根;根据局算出的纵筋截面面积,一般先选跨中正弯矩钢筋,而支座负弯矩钢筋可由两边跨中一部分钢筋弯起充当,如不满足在另加直筋。
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为了施工方便,建议沿全长采用相同直径及间距的箍筋,选配的方法见教材,并取支座最大剪力值进行验算。
2)也可根据各支座彼此不同的剪力值计算各跨的箍筋用量。因此,可列表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参照教材。
6、绘制次梁配筋草图。
1)根据规定,当次梁各跨跨度相等或相差不大于20%,且承受的均布活荷载与恒载之比p/g≤3时,纵筋的弯起与切断可直接按构造要求确定,参见教材图示。
2)跨中正弯矩钢筋至少要有两根伸入支座,并放在两边角上;支座上另加的直钢筋应放在上面一排角上,并宜放在上排角上,可以兼作为箍筋的架立钢筋。
3)架立钢筋的选用参见教材的规定。
六)主梁的设计。
1、荷载计算: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梁为三跨连续梁,每根主梁承受的荷载是通过次梁以集中荷载的方式传来的;主梁的自重虽是均布荷载,但为了方便计算也将其简化成集中荷载,作用与主、次梁相交处。
1)恒载g为次梁传来的恒载和主梁自重(主梁每米的自重乘上次梁间距后化成集中荷载)以及主梁两侧的抹灰重。
2)活载q为作用在次梁上每米的活载乘以次梁跨度化成的集中荷载。
2、计算简图: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
边跨lo1 = ln1+b/2+a/2≤ln1+b/2+0.025ln1;
中跨 lo =ln+b (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
构造简图:
3、 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法列表进行计算,并作出弯矩和剪力包络图。
1)弯矩和剪力计算公式:m=k1glo+k2qlo; v=k3g+k4q
注意:lo——计算支座弯矩时,去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跨中弯矩时,取各跨本身的计算跨度。
2)绘制主梁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将各种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弯矩图(剪力图)以同一比例绘制在同一图上,其外包线就是弯矩或剪力包络图。包络图表示梁的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及最小弯矩(或剪力)值。
4、正截面配筋计算。
1)跨中截面应按t形截面设计;支座截面应按矩形截面设计。
注意:在计算支座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ho应较一般取值降低。
单排时,ho=h-60mm;
双排时,ho=h-80mm
2)求支座钢筋时支座计算弯矩应修正至支座边缘,参见教材。
3)配筋计算可列表进行,参见教材例题。
4)选配跨中和支座钢筋的方法同次梁。但应注意受力钢筋和切断与弯起必须根据抵抗弯矩图确定,弯矩应在此钢筋的充分利用点以外,大于ho/2的地方起弯;支座处钢筋的切断应在此钢筋的理论断点以外一个延伸长度处。
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可只配箍筋抗剪,列表进行。
2)若为满足抗剪所需箍筋的间距过小,则可利用弯筋抗剪。支座处的钢筋若需兼顾斜截面抗弯和抗剪要求,则必须满足第一排弯筋的上弯点距支座边缘s≤smax,同时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a≥0.5ho。
若两具体要求冲突,可先满足斜截面抗弯要求,斜截面抗剪的要求可用加鸭筋的方法来解决。
6、附加箍筋的计算:
在主梁和次梁相交处(不包括支座截面),应在3b+2h1的范围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附加横向钢筋应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设置附加箍筋的截面面积:asv≥f/fyvsinα
三、绘制施工图的一些补充说明:
1、 绘制前必须进行图面布置,选择适当的比例(参见设计任务书)。因连续梁、板对称,可绘出一半。
2、 次梁及主梁应分别截取各支座和跨中截面,截面编号和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
3、 施工图上应有必要的说明和附注(混凝土强度、钢筋级别、保护层厚度以及其他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主梁应根据抵抗弯矩图配置钢筋,抵抗弯矩图的作法参见教材例题。
课程设计指导书
暖通空调 空调部分。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冷空调教研室。2007年12月。暖通空调 空调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题目。北京市某综合大楼空调系统设计。二 建筑资料。1.该大楼各层建筑平面图。2.建筑参数 该建筑共分为三部分 地下室为空调机房和车库。一至二层为商场,层高5米。梁高0.6米。三至六层为客...
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 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二 编制焊接工艺卡片 三 编制装配工艺过程卡片 四 设计焊接工装夹具。一 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按行业标准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焊接工艺规程内容。3.1 材料。3.1.1 母材。3.1.2 焊接材料。3.2 主要设备...
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课程设计大纲。适用专业 电气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总学时 2周。1.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室本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不但起着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水平和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作用,而且还将起到从理论过度到实践的桥梁作用。因此,必须认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