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发布 2022-09-18 16:41:28 阅读 8628

1.目的。

为熟悉并规范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流程和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高效性、准确性,提高本人检测业务能力,与同事进行交流,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依据。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范》j10594-2005、《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范》jgj/t152-200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2007、《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范》jgj/t136-2001。

3.作业职责。

3.1接受客户咨询、业务受理工作,并做好检测报告的发放登记工作;

3.2技术负责人制定检测方案,检测人员依方案执行并及时反馈,做出调整;

3.3检验人员负责现场和有关资料的调查,并制可行的操作方案;

3.4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安排完成检测任务,记录检测原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

3.5编制检测报告,检测人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审核检测报告,各检测项目的报告审核人员必须对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负责;检测报告的签发由授权签字人批准,批准人对检测报告的合法性负责。

4.工作流程。

4.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程序,见图4.1。

图4.1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4.2现场和有资料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4.2.1收集被检测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施工验收和工程地质勘察等资料;

4.2.2针对既有建筑的鉴定检测应调查被检测建筑结构现状缺陷,环境条件,使用期间的加固与维修情况和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

4.2.3向有关人员进行咨询、调查,了解与检测相关的具体情况及目的;

4.2.4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并了解是否已进行过检测。

4.3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有完备的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征求委托方的意见,并应经过审定。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4.3.1工程概况,主要包括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总层数、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等;

4.3.2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

4.3.3检测依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4.3.4检测项目所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构建的数量;

4.3.5检测人员安排和仪器设备情况;

4.3.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制定;

4.3.7所需配合工作;

4.3.8检测中的安全措施、环保措施等。

4.4检测进场前,应核向委托单对检测对象进行核对。检查设备状态(检测时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备用方案及设备)和环境条件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6进场后在按规定操作,保证检测的真实、准确,并应做好安全防护。

4.7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检测方案、作业指导书实施检测,填写检测原始记录。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如有笔误,应进行杠改。

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符合有关要求。原始记录必须由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现场检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4.7.1原始记录名称;

4.7.2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工程构建编号及部位;

4.7.3委托单编号、抽样日期、检测日期;

4.7.4抽样依据、方法、地点、数量、检测批及其容量;

4.7.5样品状态描述;

4.7.7检测的依据和方法、抽样情况说明及其它;

4.7.8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和编号;

4.7.9检测环境;

4.7.10检测数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

4.7.11备注,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和记录;

4.7.12检测、复核等人员的签名。

4.8现场取样的试件或试样应予以标识并妥善保存。

4.9现场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当条件发生变化并超出允许范围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直至恢复到规定的条件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

4.10现场检测应根据相应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样,抽样应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

4.11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补充检测。

4.12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数据计算分析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写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5.12.1委托单位名称;

5.12.2建筑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设计说明、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

5.12.3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

5.12.4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情况概述;

5.12.5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

5.12.6抽样方案及数量;

5.12.7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5.12.8检测项目的主要分类检测数据和汇总结果,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结构图纸;

5.12.9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

钢筋检测。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范围主要是钢筋位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由于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可能严重消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更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一、 资料收集。

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

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

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

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6.检测原因。

二、 抽样原则。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少于50%。

三、 测区、测点选定。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两次。同一处读取的两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数据无效,查明原因,必要时可钻孔、剔凿。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试剂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剃凿等方法验证,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

1.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时;

2.钢筋工程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3.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4.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四、 技术指标。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纵向受力的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三-1的规定。

表三-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偏差不应大于0.1mm。

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五、 结果评定。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评定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点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定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超出允许偏差的1.5倍。

4、检测钢筋间距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绘图方式给出结果。当同一构件检测钢筋不少于7根钢筋(6个间隔)时,也可给出被测钢筋的最大间距、最小间距,并按下式计算钢筋平均间距。

式中:-钢筋平均间距,精确至1mm;

第i个钢筋间距,精确至1mm。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结构中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依据。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一、 回弹仪技术要求。

1.测定回弹值的仪器,应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回弹仪必须具有制造工厂的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

2.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40℃之间。

3.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在钢砧上作率定试验。

4.回弹仪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

a.新回弹仪启用前;

b. 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有效期为半年);

c.累计弹击次数超过6000次;

d. 经常规保养后,钢砧率定值不合格;

e.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伤害。

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室温20±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2的要求。

二、 收集资料。

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时,应具有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3.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4.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6.检测原因。

三、 抽样原则。

主体结构检测作业指导书

为规范本公司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流程和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准确性,促进检测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制定本作业指导书。2 范围。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 2.1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 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数量不足 2.2对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3对...

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物水平位移检测作业指导书。一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测定建筑主体倾斜 水平位移 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滑坡进行检测。操作方法执行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2007 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 2006 国家。三 四等...

市政检测作业指导书

公路工程粗集料试验规程。1总则。1.1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的需要,保证公路工程对集料质量的要求,为加强集料质量管理提供依据,物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规定了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和路面基层所用集料的试验方法。1.3各种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1.4用于本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