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学期末作业

发布 2022-09-18 11:47:28 阅读 4692

——201104001112

外语系英语1101班杨倩。

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

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昼夜变化,比之于四时,所谓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白昼阳气主事,入夜阴气主事。

四时与昼夜的阴阳变化,人亦应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作息正常、以及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中医学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故曰: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二)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天年;因此,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

所谓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

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守神以全形。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和健康长寿的目的,增强心身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医学,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谢则神灭。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

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有益于身心健康,以及精神健康。

三)保精护肾

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精是构**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为健康长寿的根本。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

五脏安和,精自得养。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

若纵情泄欲,则**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节欲并非绝欲,乃房事有节之谓。保养肾精之法甚多,除节欲保精外,尚有运动保健、食物保健、锻炼补肾、导引补肾、生活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四)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天的重要因素,“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景岳全书·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足,脏腑功能强盛,神自健旺。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调养脾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四气五味的含义: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

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

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

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五味: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

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

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感冒的两种类型:

暑湿感冒 临床表现身热,微恶风寒,汗少,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恶心,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食疗方法。绿豆粥】

配方: 绿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绿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熟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解暑。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苦瓜莲肉汤】

配方: 苦瓜30克,莲叶1张,猪瘦肉50克。

制法: 将苦瓜、鲜莲叶、猪瘦肉均切片,把全部用料一起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约1小时,至肉熟,调味即可。

功效: 清暑解毒,利湿和中。

用法: 饮汤食肉。

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食疗方法:姜丝萝卜汤】

配方: 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 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 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 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 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 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市政学期末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市政学 满分100分。一 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市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 政治性 整体性 综合性 动态性 双重性。2 简述市政体制的内容。答 城市 与其上级 之间的关系 城市 与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城市中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 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城市...

休闲学期末作业

东西方国家休闲学的差异。东西方在休闲观念及休闲行为上的不同表现,正是东西方文化传统差异的一个方面,某种程度上,这与东西方文化的对 时间 的不同理解有关。一种文化的时间概念与这种文化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待世界 看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在时间观念上偏爱有机的自然主义,时间和自然界被认为是一个充满...

养生课作业

在没有上中医养生与体育养生课之前,我对养生之类的事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我只知道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类保健品应运而生,这方面的潜在市场很大。而我是学化学的,对于现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我一直都是认为病从口入的 在我国这样的食品安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