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题库

发布 2022-09-17 16:49:28 阅读 6248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的商人阶级。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

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经商旅行占据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其消遣性的旅行活动不具备普遍意义。

4、试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1)早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交换现象便已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交换并不普及,到了第二次分工,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交换数量和范围扩大。

2)到了奴隶社会形成时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便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的商人。此时的旅游活动都是出于经商,扩大对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3)到了封建社会,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但**旅游仍占主导地位。

4)到了近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旅游活动的发展,铁路客运和飞机的问世,大大推进了旅游活动,人们因消遣性目的而旅行外出的观光或度假活动在规模上开始超过传统的**经商旅行。

5)进入现代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重大突破。交通运输工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许多旅游活动迅速兴起,形成了全球性的大。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1)2023年至80年代时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2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3)2023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第二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艾斯特"定义)--于2023年由瑞士学者汗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到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

2、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3、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4、旅游活动--是作为旅游者的人的活动,是人们出于为追求或实现个人在某些方面得到发展的需要而亲自前往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

5、大众旅游--有着双重的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另一层含义则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6、社会旅游--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低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7、旅游季节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8、旅游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旅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9、国内旅游收入--是指全国或国内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0、国际旅游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海外来访的入境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四、简答题。

1、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定义是将旅游作为旅游者的活动来进行解释,对旅游的定义实际上是对旅游活动的定义。在这类定义中,人们有这样一种共识,即旅游活动所指的是作为旅游者的人的活动,而不是指旅游业的活动。

第二类定义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旅游活动,即旅游者往返于常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或空间转移)活动和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另一部分则是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2、试分析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别。

1)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2)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逗留时间短,国际旅游逗留时间长。

3)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比较便利,国际旅游的各种手续繁琐。

4)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国际旅游的消费直接造成国家之间财富转移。

3、试析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

1)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是它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4、试总结现代旅游的特点并指出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

1)普及性

2)持续性。

3)地理集中性。

4)季节性

5、为什么说旅游正在成为现代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1)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的节奏都已明显加快。

2)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兴趣势必也向自己生活本土以外的地方扩展了。

3)旅游作为一种观察,体验和认识异乡事物的最直接的手段,为满足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6、试析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1)旅游目的地自身的原因而言,该地的气候条件对来访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2)就客源地方面的原因而言,人们的出游目的和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是左右该地市场出游季节性的主要因素。

7、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1)旅游人数。

2)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3)旅游者停留天数 8、简述统计旅游人数的常用方法。

1)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入境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2)对于国内旅游人数,世界各国都是通过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进行统计测算的。

9、简述统计旅游收入的常用方法。

1)银行报告法。

2)估侧法。

3)混合法或综合法。

10、对我国旅游学研究的状况谈淡你的看法。

1)旅游学同社会科学中所有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

2)旅游是一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我国发展旅游和开展旅游研究的历史和短。需要借鉴国际学术界在旅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旅游业是一高度竞争的产业。

4)旅游也不仅成为了我国较大的产业,而且其发展潜在能量远远没有充分释放。所牵涉的层面很广。是各旅游专业必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从而推动我国的旅游业,尽快使我国跻身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第三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者(罗马会议定义)--联合国于2023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旅游会议界定了旅游者的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称为"游客"。它分两类,一类是在到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在旅游统计中称"旅游者"。

另一类则是不在目的地停留过夜,而是当日返回或当日离去的游客,称为"短程游览者"。

2、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可随意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 income)--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事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4、闲暇时间--就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于消遣娱乐或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5、旅游动机需要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之分的这些需要层次是由低向高递进发展的。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其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层次的需要发展。

6、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

7、微社会环境--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常接触的人际环境或人群。

四、简答题。

1、何谓国际旅游者?何谓国内旅游者?请分析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

1)国际旅游者定义:

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定义: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罗马会议定义:国际旅游者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2)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内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的旅行的人。

3)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

从客观上讲:

a)需要足够的支付能力。

b)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

从主观上讲:

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

2、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意义?

1)客观因素,即,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闲暇时间,身体条件和家庭负担状况。

2)主观因素,即,旅游动机。

3)意义:客观因素是实现旅游需求的保证条件,主观因素才是参加旅游活动的根本动因。

3、何谓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分哪几种类型?

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

它分成四种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4、影响人们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起作用?

1)个性心理因素。不同的心理类型对旅游动机以及对旅游目的选择的有影响。

2)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文化知识的提高有助于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从而影响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3)年龄。年龄不同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制约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且年龄不同也影响到人们体力上的差异。

4)性别。性别的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不同:性别差异导致男女在家庭中扮演角色不同。

5)微社会环境。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常接触的人际环境或人群也会影响个人的需要和动机。 5、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有什么特点?

一)消费旅游者的特点。

1)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2)季节性很强。

3)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现在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现在自由。

二)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人数相对较少,但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不受季节的影响。

3)选择目的地的自由度较小。

4)消费水平高。

5)**方面不大敏感。

三)家庭及个人事物型旅游者的特点。

1)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类旅游者,但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某些特点。

2)出行季节性差。

3)对**比较敏感。

4)没有选择旅行者的自由。

旅游学概论题库

旅游学概论 题库试题。绪论。一 名词 1 旅游 2 旅游学 二 不定项选择题。1 旅游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产生于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c19世纪末 d工业革命时期。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 a旅游b旅游业 c旅游的作用与影响 d整体旅游活动。3 系统研究旅游的第一人是马里奥蒂他著有 a 普通旅游...

旅游学概论

1.旅游活动内容要素 行游住食购娱 体系构成要素 旅游主体,客体,中介体2.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1 普及型2 综合性3 地理集中性4 季节性3.奖励旅游出自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4.社会旅游 对于低收入的贫困家庭,国家通过由国家 地方 雇主 工作单位。工会等提供资助或补贴的办法,是他们能够实现外...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从19世纪意大利人博迪尔 1899 最早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是在1970年以后,其中50 的研究更在1980年以后。1928年,的意大利的马里奥蒂,出版了 旅游经济讲义 为什么要设置旅游专业?旅游时世界上最大的 活动 旅游时一个就业容量很大的雇主 旅游时很多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职业具有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