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通过对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根本特征、基本概念的**,初步了解旅游活动。
最根本的问题。现代社会对旅游活动关注和研究的动力是经济,是市场,是产业。所以,论及旅游的概念和本质常常与旅游经济、旅游业**在一起,弄得概念模糊,认识分歧。
实际上,旅游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本身是有其内在规定性的,概念是容易把握的。只要剥离开旅游经济、旅游产业、旅游业的现代功利因素,应该说旅游活动的概念、本质都是可以认识的。但是,脱离了旅游活动经济、产业的。
意义,又使旅游研究失去了方向。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般人理解的旅游,包含了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两个概念。前者是从需求的角度解释,后者是从供给的角度理解。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理论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
一、定义的两种方法。
对旅游概念的定义有两种方法:理论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理论性定义(或者叫概念性定义)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演绎与归纳)给事物定义,是为了**旅游活动最本质的特征,发生、发展的原因、趋势和规律。
技术性定义是用技术的方法(调查统计)给事物定义。这种定义大都根据人们离家外出的活动目的,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可能的标准去界定旅游者的范畴。所以,前者更看重旅游的“休闲、娱乐、精神享受”等接近本质的内容;后者只看重广义旅游的经济推动作用和对社会的影响效果。
1.理论性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居住,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这是瑞士学者汉泽格尔和克拉普夫在2023年就提出来的,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xperts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所采用。
英文缩写“aiest”的中译文为“艾斯特”,故称。
艾斯特定义阐明了旅游的如下本质:
1) 流动性。
旅游产生于人们的外出运动和在不同地方或目的地的逗留活动。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讲,在家里或在附近的休闲活动就不能算旅游。如:郊区野炊。
2)相依性。
指的是“旅”与“游”的相互依赖性。两个因素缺一个都不是现代意义的旅游。有“旅”无“游”是出差,有“游”无“旅”是娱乐,是休闲。(刘聪2005)
3)异地性。
旅行和逗留发生在游客常居环境或定居、工作之外的地方。因此,旅游活动所带来。
的表现和结果与在居住地定居和工作的活动截然不同。旅游活动表现出自由、休闲、新奇,在乎过程中的体验,少有责任感。
4)暂时性。
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活动是临时的,短暂的。最终是要回到原住地去的。
5)非定居性和非就业性。
旅游不是为了在访问地定居和就业。这个定义将旅游活动与人类其它社会活动区别。
开来,属于理论性的定义。
2.技术性定义。
联合国的“官方旅行机构国际联合会”(aigto)认为“旅游是指到一个国家访问,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短期游客,其旅游目的属于下列两项之一:[1]悠逸(包括娱乐、度假、保健、研究、宗教和体育运动);[2]业务、出使、开会等”。这个定义是一个国际旅游的定义。
很显然,从逻辑上说,这个定义不够严密,但明显地出于技术性需要,为了调查与统计的可操作性。属于技术性的定义。
3.两种定义的关系。
前一种定义我们称为狭义的旅游概念,后一种定义我们称为广义的旅游概念。那么,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两个概念的关系呢?就看我们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前面提及,现代社会对旅游活动关注和研究的动力是经济,是市场,是产业,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从广义的立场去理解旅游。理由如下:
表1.1 国际旅游游客人数及收入。
有可能会更改。资料**:世界旅游组织,2023年。
1) 任何目的的旅行常与休闲消遣相伴。
公务旅行和商务旅行大多伴随着消遣旅游活动。旅途过程的消遣旅游活动符合狭义旅游活动的特征——异地性、非定居性、非职业性、消遣性。所以不能排除在旅游活动之外。
2)任何旅行活动都有旅游经济的意义。
出于任何目的到非长住地(国)访问,对接待地(国)都有经济贡献和社会影响,对接待地(国)有旅游经济或产业的意义。
3)世界共识。
国际组织公认事务(包括公务、商务等)访问者应纳入旅游统计人员的范围内。
二、定义的基本内容。
其一,旅游学研究的范围。旅游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旅游者、旅游活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经营产业、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政治影响等。
其二,定义内容的因果关系。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是因,旅游业及其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果。旅游业及其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由旅游活动引起的。
反过来,又对旅游活动和旅游者有反作用的影响。旅游地开发的成败,人员的素质对旅游者的兴致,未来出游地的选择,出游的决策有助(或败)兴的作用。
其三,“非就业性”的解释。定义中的旅游活动是“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指的是旅游者出游的非就业性质。
这里表述了旅游活动有别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排他性的规定,强调旅游活动的休闲性,消遣性。这就容易把现代旅游概念中的“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广义的旅游经济现象排斥在外。
应该这样理解。休闲性,消遣性肯定是旅游活动最本质的特征。狭义的旅游自然包含在内。
而跨地区的会议旅行、商务旅行,甚至政治旅行等往往附带的计划了消遣、观光的内容,这个内容自然符合“非就业性”的特征。即使其动机是非“非就业性”的,其异地流动的消费,也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影响了社会和文化。所以从技术的层面讲,也应看作是旅游。
(参见表1.1)
三、本书的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一、旅游类型
对一个事物进行类别划分,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标准。常用的对旅游活动划分的标准有:
1. 按地理标准划分:
划分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包括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
1)国内旅游。
涉及某个特定国家的常住居民在本国国内所进行的旅行。根据国际旅游组织(wto)的解释,并不属于本国居民的长住性的外国人(如使馆人员)在所在国境内的旅游活动,也应归为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根据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又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国内一日游是否纳入国内旅游的统计中,各国的做法不一。
2)国际旅游。
游客到非常住国家的旅游活动叫做国际旅游。国际旅游又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本国旅游称为国际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涉及该国的常住居民在另外一个国家所进行的旅行。
我国对入境旅游的界定有特殊的情况。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居民,由于台湾尚未统一,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尤其是港澳台同胞来大陆旅游时需要交付外币,以及外汇收入对大陆地区的经济意义,仍视为入境旅游。出于类似原因,大陆居民赴上述三地区旅游也被视为出境旅游。
为了与外国人有所区别,我国有关部门针对这一特殊情况采用了“海外”一词,避开了“国际”一词。
2. 其他划分标准。
1)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2)按出游目的和归属划分:消遣旅游、事务旅游(包括商务旅游、公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主要指探亲访友和求学旅游等)。
3)按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4)按计价方式划分: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5)按年龄划分:儿童旅游、老人旅游、中年旅游、青年旅游等。
6)按费用划分:自费旅游、公费旅游(包括带薪奖励旅游)。
7)按行为方式划分: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等。
8)按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会议旅游等。
二、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比较。
是否跨越国界是划分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根本标准。从产业意义的角度来看,两者存在以下差别:
第一, 从消费程度来看,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低于国际旅游。
第二, 从停留时间来看,国内旅游逗留的时间短于国际旅游。
第三, 从便利程度来看,国内旅游比国际旅游便利。既没有大的语言障碍,也不需要办理什么繁杂的手续。
第四, 从经济作用来看,国际旅游对接待国家里说,可以通过挣取外汇的方式增加经济总量,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国内旅游只是促使国内财富的重新分配,其总量并不增加。
基于以上原因,各国的国内旅游需求发展一般先于国际旅游需求,旅游发展的普遍。
规律是由近及远。但国内旅游业不能赚取外汇,不能增加国家经济的总量,所以,各国发展旅游业总是优先发展国际旅游。这取决于**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的发育程度。
即便如此,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庞大规模仍然推动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世界旅游总人次中,国内旅游约占90%以上。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审美和娱乐的核心本质构成旅游者追求的目标。旅游活动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审美、享乐、身心自由的愉悦。当然,旅游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的,是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水平和层次之后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
而且,旅游活动构成的“小社会”,与日常社会中的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偶然的、自由的、非功利的组合,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模式。
一、旅游的审美本质。
审美,就是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观赏、欣赏,为美的事物所陶醉,从而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达到身心畅快的目的。
1. 旅游活动追求精神享受。
旅游六要素中,“吃、住、行”是手段,“游、购、娱”是目的。因为去“游”,所以需要“旅”。游“名山大川”,重在“名”和“大”。
逛的“名山胜水”。重在“名胜”。炫耀的是“我去过某某地方”,连最初级的观光旅游也是为了精神的满足。
即使是旅途中的购物,其纪念的价值大于功能的价值。没有人会说去新疆的目的是为了去买削价货。自然风景的雄奇险峻幽,人文景观的古绝殊美能满足人们各种审美需求,精神享受的需求。
“十里不同俗”带来新奇感,有吸引力,放松精神,促其身体健康,大有益处。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人文美的熏染,社会美的陶冶,可以获得精神的满足,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精神内涵,获得自由畅快的享受。所以说,旅游的吸引力在其一段特殊的经历,是与惯常生活不同的,与众不同的,与过去经历不同的经历。
这种经历就是自由畅快的精神享受。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 教案。一 课程性质和目的。旅游概论 是一门研究旅游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学科。经过多年发展,该学科已成为与历史学 经济学 地理学 社会学 法学 环境保护学 心理学等学科发生交叉又有自身独立体系的学科。是一门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始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旅游活动产生...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红河州商贸旅游技工学校谢静。第一章旅游的概念 性质和类型。学习目的 掌握旅游的定义 特征 本质及属性 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划分方法。重点 旅游的定义 构成 旅游的分类。难点 旅游的本质与属性。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旅游学概论教案
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 专业技术理论教案首页。授课教师 于凤华科目 旅游概论时数 4时。授课班级。授课。3 1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课题。酒店班。授课方法讲授。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旅游活。教学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目的。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