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
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 “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障景法:多出现在园林或独立园境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屏风、竹林等阻障在另一些景物之前,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隔景法:则是利用明墙、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旅游者的想象,造成隐约显现但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框,将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景框的造型也不拘一格,有方型、园型、瓶型等多种。
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有如精致小品,是对审美对象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使景观美更纯正、更精炼。
借景:借景: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让想象的翅膀远飞。
如:佛山倒影:从北极阁上向南看,千佛山的景倒置于大明湖中。
—了解景观特点越多,在旅游活动中获和的体验也越多。
二)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主要组成部分。欣赏旅游景观,就是到与自身常住的环境不同的地方去学习,它受人的好奇心支配。满足人的好奇心有多种方法,欣赏旅游景观是其中一种。
三)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以丰富的内心情感寄情于山水,去感受景观之美。
1、综合感受:不仅要通过视觉、还要通过其它感觉去综合感受。如大自然的声音。(松涛)
2、发挥想象: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如: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都是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观赏形如卧佛、仙桃、猴子、八戒望月等造型的地貌景观,只有与想象中的景物一致之时,才能领会到天工造物的奇妙。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欣赏景观的同时,神游于之间,才能真正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气概。由此可知,审美能力实际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三方面。
四)优选欣赏角度。
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在不同的位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观赏角度举例:正面观赏、侧面观赏、平视、仰视、俯视等。
1、距离的远近: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东山小于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则宜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例:如长江三峡,只有置身其中才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2、角度:特定的造型地貌,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如黄山“仙人晒鞋”、石猴观海、桂林象鼻山、巫山神女峰等。
3、视角:(俯视与仰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景观则需在适当的距离仰观,才能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水边景色——近距离俯看。
4、动与静:山水组合景观——乘船沿水路观赏。
例:船在漓江中漂游和山体随随着船只而位移展示着动态美,筏子碰击水面的和谐节拍声,山歌的回荡声展示着听觉美。只有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韵味。
5、注意附近景物的相互关系。(层次感)
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
五)把握观赏时机。
1、季节:与季节的多样性相联系。如:
①黄山的四个季节都可以观赏②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
2、特定景观的特定时间:①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比如藏羚羊大迁徙、非洲角马迁徙、大象迁徙等,青海湖候鸟等),也必须把握住时机。②泰山日出、黄山日落、青海湖鸟岛(5月份)大理蝴蝶泉的蝴蝶会(4月)钱塘潮(八月十八中秋节前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④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山红叶——金秋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观赏;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最宜;海南岛——11月前后最佳。⑤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盛、牛羊肥壮时举行。
3、无规律的特定现象:更有许多景象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佛光、海市蜃楼这些景象的出现都是有条件的,时间、地点、季节都很重要。否则景象全非,又怎能理解文人墨客诗句中内蕴的意境?
如观赏佛光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佛光只有在夕阳斜照、云雾飘飞的山谷之中才会出现,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有一条具备都不行(峨眉山佛光、庐山佛光等)。
六)品味文化内涵:许多旅游资源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身后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在欣赏这些旅游资源景观时,我们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真意。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绘洞庭湖的气势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杜甫的《登岳阳楼》描绘洞庭湖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在欣赏这些旅游景观时,我们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其文化内涵。
随堂练习: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23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此回答1~5题。
1.观赏西湖最佳的位置是( )
a.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b.较低水面的亭、榭、廊、阁。
c.适当的距离仰观d.适当的距离远眺。
2.观赏西湖最佳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3.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下列旅游景观应如何欣赏?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填a、b、c、d代号,下同)
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___
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__
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时间的是___这个时间是每年的5)图中的旅游景观,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
教后反思。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学目的 1 了解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2 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3 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4 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5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 旅游景观欣赏。1 概念 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千峰万壑 地貌的酷似造型 峡谷 山洞 一线天 瀑布景观 江河湖海 湖沼池塘 山水组合景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题西林壁 作者 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习内容和要求运用实例说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发展要求1旅游景观欣赏内容 2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基本要求举例说...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案 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2.知道季节性 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 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 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