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旅游开发

发布 2022-09-16 06:43:28 阅读 147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千百年来,宗教无所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作为人类文明篇章的重要一页,宗教包涵这哲学、文化、艺术、法律道德等众多元素。在建筑、聚落、服饰等文化景观上,它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宗教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与旅游关系极为密切,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宗教形成不同特征的宗教景观,为旅游开发留下了宝贵资源。以下将简单阐述宗教景观的旅游开发。

宗教景观资源价值分析。

宗教景观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寺观、石窟、塔、造像、经幢、**石刻、陵墓及其附属建筑体等。其中以石窟群、陵墓及其附属建筑体数量最大,而以佛寺、道观、塔在全国最多。

在已公布的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一项有34处,佛寺、道观约140处,造像、经幢、石刻也多作为独立的景观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⑴。除此之外,还有各地并不十分知名,但仍很具有观赏性的宗教景观没有统计。可见宗教景观资源的确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从宗教景观的质量上来看,宗教景观也具有相当高的旅游价值。在历史上,为了促进宗教发展,宗教势力竭尽全力把精湛的艺术技巧运用到神圣的事业上,使神圣的灵光增添艺术的光辉。雕塑、绘画为神灵塑造庄严慈祥的形象,为教徒提供了顶礼膜拜的对象。

**、舞蹈和诗歌为神灵注入热爱、关怀和拯救人类的灵性和情感,这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景观是通过形象、声乐、诗歌、造型等感性的情感形式,来强化人们宗教心理和宗教感情,吸引更多的信徒,促进宗教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宗教景观通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基于这种思想,大多数的道观佛寺都修建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山川庙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宗教情怀得到了完美的阐释。

所以从自然环境上来说,宗教景观也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除了这些物质层面的优势,宗教景观在精神层面也有很丰富的旅游开发价值。从广义上理解宗教,可以把宗教看作是一种哲学思想,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方**以及认识论,也就是他们宗教的教义。

毫无疑问,这些教义对特定时代的人的行为观点都有很大影响,宗教教义中也包涵这极其深刻的宗教信徒们对人生、世界的思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同时如佛教的劝人行善,道教的清心正意等思想,都对现代人类有着积极地影响。另外宗教本来也具有精神寄托,给人也鼓励的作用,所以游客在欣赏宗教建筑景观的同时,也可以适当了解宗教的传统思想,彻底放松疲惫的心灵。

从精神层面来看,宗教景观对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就以上分析来看,宗教景观数量庞大,而且不乏精品,有大规模开发的潜质;同时这些景观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者有机结合,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有开发的价值。

我国宗教景观旅游开发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观光旅游阶段,度假休闲旅游尚未全面展开,特色旅游也大多是在局部地区针对某个旅游年提出,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则多以地理区域的邻近作为划分依据,至于各条线路内容的组合,是“遇山开道、逢水架桥”,都是走到城市逛城市,遇到山水观山水。除了著名的宗教圣地外,宗教景观只是作为零星散见的景点出现在旅游线路中。所以说,宗教景观的开发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随着自然风景观光比例的下降和文化旅游比例的上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必然会引起游客的关注,因而也应该更加引起旅游业的关注。但事实上,这一点旅游业做的还很不够,关于宗教景观的宣传不足,市面上的关于宗教特色旅游的专门著作,只介绍各宗教的基础知识和各宗教景观建筑、雕塑等可视内容,而对这些物质观赏对象背后稍微深层一点的宗教文化都鲜有涉及。国内游客文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他们愈渐需要更深入的系统背景知识。

而就国外游客而言,由于其本身所处的宗教环境以及游客本人对宗教的熟悉,如欧洲、美洲游客所处的**教环境以及对**教的熟悉,日本、亚洲游客所处的佛教环境及对佛教的熟悉等,鉴于他们浓厚的宗教文化,在游览中他们也会非常关注中国的宗教问题。他们不仅会在旅游过程中观赏宗教景观,也会关注宗教在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中国传统的宗教思想。这就要求旅游业提升相应的服务品质,充分展现出我国宗教思想文化的魅力,体现出我国的宗教特色。

再者是导游对宗教景观的讲解,目前导游的主要任务也只是停留在对宗教建筑、造像等物质对象的介绍上。面对全国各地数不胜数的佛教造像,游客往往见菩萨就拜,当他们问及造像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时,导游往往很难答得上来。现代旅游业对导游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讲解中除了广度之外,还有一个深度的问题。这个深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景点本身的深度;一方面是景点的文化内涵,即由景点展现出来的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或普遍规律。如在讲解寺庙的结构时可以谈到佛寺的由来,还可以谈一谈佛教的教义以及和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无疑会给宗教旅游增添很大魅力。

可见,导游如果多一些宗教文化知识,导游词、出版物对宗教文化的介绍如果能更加全面系统一些,对宗教特色旅游的推动将更为有力。

对我国宗教旅游开发的建议。

正因为我国现阶段对宗教景观资源开发的严重不走,旅游业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基于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宗教旅游的宣传。这里的宣传不仅是旅行社对旅行线路的宣传广告,更是相关文化的传播。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生活大幅提高的同时,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巨大。

而一直以来宗教以其神秘、神圣吸引着他们的关注。在这个时候先进行宗教文化的宣传,同时推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线路而不是像以往的散见于各个线路,相信这一举措将会取得很好效果。

2、 加强宗教景观景区建设,提升宗教景观旅游的品质。虽然以上一直在强调从文化层面加强宗教景观的开发,但一定的文化背景的导出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宗教旅游资源大都是珍贵的理事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其开发必须遵循历史性原则:

在开发前进行资源评价是首先应判定该资源在历史上宗教信仰地位的高低和宗教影响范围的大小;对宗教建筑的修复或重建,应尽可能地在形态、结构、材料、风格、颜色等各方面忠于历史原貌,切忌不伦不类,更忌无中生有;应重视对宗教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外挖掘与展示,提升文化品位⑵。当下在有些地方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乱建寺庙、道观,乱造“鬼国神宫”和露天神像,更有甚者在原本就是宗教名胜景观旁增建“鬼宫”、“阎王殿”之类所谓的景观,不仅粗制滥造,文化品位低劣,更是破坏了原有的名胜古迹与环境,最终造成严重的风景污染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3、 提高旅游业相关人员的素质。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所以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服务水平有着直接联系。这里包括策划人员的宗教资源开发定位、宣传人员的宣传以及管理人员对宗教景观的管理与修缮,这些在上文已有提及。

还有最重要的也是和游客关系最密切的——导游。正如前文所说一个好的导游,他的讲解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导游恰到好处的讲解,不仅可以增添游览的趣味性,还可以使游客加深对该宗教的了解。

既愉悦了身体,又升华了灵魂。是提升宗教资源旅游开发层次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了解,这种偏重精神层面的宗教资源开发在国内一些景区已有尝试。例如道教圣地武当山。由于工作压力的加大,不少白领都有一种精神焦虑。

在以前的旅游中,他们只能暂时释放压力,治标不治本。现在他们可以住在武当山上,每天打打太极,和道士一起打坐,读一读道家经典,彻底放松身心,这一项目颇受一些发达地区白领青睐,每年都要来住上几天。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

宗教景观资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它的境界神奇玄妙、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开发得当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宣传宗教哲学思想、宣扬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章:(1)引自刘翠 《试论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第18卷。

2)引自李萌 《论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原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论城市旅游开发

论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城市的旅游优势及特点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又推动社会经济 科学和文化的进步。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较齐全,生活物资和旅游商品 充足,旅游机构集中,因而成为旅游集聚地。城市旅游人口较多,经济发达,也使其成为旅游客源地。城市的各种优势与...

寺庙旅游 宗教旅游开发瓶颈和要点

寺庙旅游开发 跳出寺庙看寺庙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将佛教资源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发展模式也随着水涨船高,作为传统宗教场所的寺庙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又被赋予了旅游景点的新涵义,建筑 文物 庙会 民俗等寺庙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一 三大问题制约寺庙...

旅游开发规划

新疆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以克孜尔千佛洞的开发为例。经济与管理学院 xxx 新疆阿拉尔 843300 摘要 克孜尔千佛洞 中国第二敦煌 为国家一类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窟凿于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间,分布在谷西 谷内 谷东 后山四个区域内。现已编号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