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作业

发布 2022-09-15 18:43:28 阅读 6094

1. 什么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世界是怎样从分散发展到整体的?

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并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16-19世纪先后发生在欧洲的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从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启动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这是世界从分散发展到整体的一个重要步骤。

20世纪初以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创立为标志的现代科学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持续的技术革命,使工业文明的扩展获得了从根本上突破自然区域障碍的强大技术支撑。即从区域到全球、从分散到整体的扩展。

在现代交通技术和通讯技术条件下,居住在地球各区域的人们不再受自然的时空间隔的束缚。这是世界从分散发展到整体的一个必备条件。

全球性的人员、资金、物资流动和信息沟通成为现代世界进入全球化阶段的重要特征。全球化是反映世界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最好例证

世纪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世界性”即整体性发展,也最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在全球范围的结构性特征。

20世纪所发生的种种历史事件,无论其具体的因素怎样复杂,我们都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世界历史的基本矛盾运动,并从具体事件中发现其蕴涵的历史本质。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期盼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使世界各种力量得以重新整合,使其越来越符合人类的普遍道德价值观和共同的文明进步取向。重视整体性和结构性,是解读20世纪历史的基本视角和方法。

2、 世界当代史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世界当代史以202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上限,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所表现的中心内容是:全球性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和世界体系的重构。

这一过程的阶段性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划分,如果按照集中反映国际政治格局形态的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5-50年代末):两大阵营对抗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由此结束了“欧洲即世界”的旧格局,开始构建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新格局。

(2)二次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飞跃,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主要展现出持续进步和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在政治领域的发展则经历了复杂和曲折的道路。 1.3冷战初期,两股世界性力量的对抗采取了“阵营对抗”的形式,在两个中心国家周围各有一个阵线比较分明的国家集团。

2、第二阶段(60年代-80年代):两极与多极互动。

(1)从50年代后期开始,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都发生了内部关系的调整,在原来的两个国家集团中都出现了与中心国家相竞争的新力量中心。

(2)与此同时,一大批原来没有进入两个阵营的新独立国家为谋求有利的国际地位而兴起了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又一股重力量。

(3)这些因素的综合,展现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向。

3、第三阶段(90年代):世界格局大转换。

(1)多极化趋势推进到80年代中后期,已经形成了制衡两极的强大潮流,与此同是,长期的冷战和争霸也使两个超级大国严重耗损了国力,尤其是苏联,作为经济实力较弱的一方,越来越力不从心。

(2)客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和面临的困难迫使苏联领导层改变政策方针,在80年代末退出与美国的争霸,转向全面收缩。

(3)美苏关系的这次重大转折从根本上动摇了两极格局的基础,持续40余年的冷战也随之走向终点。90年代的世界进入了世界格局大转换阶段。 3.

4冷战后的世界新格局目前尚在演进和形成中,对新格局的构建发生重要影响的还有诸多复杂的、可变的因素。

3、 世界当代史有哪几条基本线索?1、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演变。2、科学、技术革命与世界经济(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发展。

3、苏联(及东欧)发展模式的变革。4、“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道路。5、当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思潮。

6、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4.列举战后技术革命发生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动因

1、科学理论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分)2、战后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还有赖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2分)3、国家宏观调控是战后技术革命兴起并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5.战后东欧剧变与苏联有何直接间接的关系

1、苏联的改革对东欧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戈尔巴乔夫否定“斯大林模式”基本体制的言论和政策措施极大地鼓舞了东欧各国原本就存在的试图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改革力量,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则给东欧各国提供了自主改革的外部条件。(3分)

2、东欧各国的剧烈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和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所构成的矛盾、,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3分)

6.概述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1、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首先是从亚洲开始的,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分)第一阶段:

1945—2023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1分)第二阶段:1950—2023年,民族独立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

(1分)第三阶段:1960—2023年,以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为中心,亚非拉地区基本完成“非殖民化”。(1分)第四阶段:

2023年以后,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进入最后阶段,原来处于托管状态的一些小国和岛国也纷纷独立。(1分)2、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类型a.以社会性质和面临的革命任务为标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司划分为殖民地人民斗争和半殖民地人民斗争两种类型。

(2分)b.按照斗争方式、革命道路的不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1分)一是坚持武装斗争道路或武装起义的方式赢得革命和民族独立。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即属于这种类型。二是通过非暴力的和平发展的道路取得独立。加纳即是通过宪政改革、分阶段逐步走向独立的。

(2分)c.按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领导力量的性质进行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二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三是爱国的王公贵族和部落酋长领导的独立运动。(2分)

7.试归纳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外因素。

1、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分)2、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分)3、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外向型经济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3分)4、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2分)5、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8.战后技术革命有哪些基本特点?

1、新技术的突破速度明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2分)2、科技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2分)3、战后技术革命具有空前的全面性,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连锁反应”,全面爆发,相互激发,形成技术的“群体革命”。

(2分)4、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的技术领域也相继发生了全面的技术革命。(2分)5、战后科技发展中,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和整体化。(1分)6、不仅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也有相互影响、互相交融的趋势。

(1分)7、技术发展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空前加强。(1分)8、高新技术的地位日渐突出。

当代作业世界秩序

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内容摘要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是和平与发展的脚步却前行的不是那么顺利,特别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表现更是明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旧秩序的影响。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地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呼声。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逐步推动着...

世界史作业

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以中国和古希腊为例。文明 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 易经 文言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 有文章而光明也。在英语中与之对应的词是civilization。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他的经典著作 古代社会 一书中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即蒙昧时期 野蛮时期...

世界现代史作业

一 题目 通过阅读以下书目,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评析,题目自拟。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和 新经济政策 2 斯大林模式 3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 甘地主义 4 凯末尔革命与凯末尔主义。二 阅读书目 1 布莱克等 二十世纪欧洲史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 保罗。肯尼迪等 大国的兴衰 世界知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