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作业

发布 2022-09-15 18:42:28 阅读 4725

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

—以中国和古希腊为例。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易经·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

“有文章而光明也。”在英语中与之对应的词是civilization。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他的经典著作《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即蒙昧时期、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

在他看来,“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也具有同等的意义。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恩格斯在保留了摩尔根的这种历史分期法的基础上,又对文明时期作了自己的理解,他指出:

“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认为:“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包括宗教)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秘鲁似为例外,仅有结绳纪事),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

欧洲的远古文化只有爱琴——米诺文化,因为它已有了文字,可以称为‘文明’。此外,欧洲各地的各种史前文化,虽然有的已进入青铜时代,甚至进入铁器时代,但都不称为‘文明’。”按照先哲们的观点,人类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标志是文字、城市、青铜器和国家等的出现。

从这一论断出发,中国和希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之一。中国是欧亚大陆东方文明的中心。希腊是欧亚大陆西方文明的中心。

本文拟就中国和希腊的文明起源诸问题进行考察与比较,以探求中国与希腊文明起源的异同。

虽然都是最先进入文明的国家,但两国家所承载的文明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文明是从农耕文明时代产生的,相反古希腊时代的文明是迈向了海洋文明时代。下面我们来简单阐释一下这两种文明,希望从中看出些差异。

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它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至此,可能会有些疑问:怎么中国也有面向海洋部分,为什么古老的中国不是海洋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不也面向大海?为什么海洋文明不从他们开始?那我们来诠释一下海洋文明的范围。

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也算不上海洋文明。

所以,靠近海洋,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发展成海洋文明。

到此为止,我们基本了解了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这两者的意思,以及区别。但还是有些迷惑。

因为中国不是临海吗?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海洋文明呢,中国的海岸线很长啊,相比希腊,中国出海的位置更多啊,怎么没诞生海洋文明呢?另一方面,希腊不仅位临地中海,而且也与欧洲大陆接壤啊,怎么没产生农耕文明呢?

这就要从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说起了。

二、中国和希腊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它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活动空间,也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的条件。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尽管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其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

马克思曾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不可**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由此可见,“那些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国度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要比自然资源贫乏、交通不便的国度与地区快一些。

固然,在各区域存在着物资交换与人员来往,但这种交换来往的规模和水平也是依各区域的交通状况与地理位置为转移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势必要影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种情形在中国和希腊文明产生的地区是尤为明显。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与大陆另一边的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所在地的地中海区域相距十分遥远,又有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等的阻隔,在远古时期几乎无甚交往;中国与印度等文明古国,虽然相距较近,但由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阻隔,在远古时期也几乎无甚往来;中国的东部、东南部是浩瀚的大海,而北面又是西伯利亚的茫茫原始森林和广阔无垠的苔原冻土地带,这样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接触。上述的地理大势,都曾是先民难于逾越的障碍,使古代中国处于一种十分弧立的境地。由于中国地理环境的这一特点,造成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明显地保持着自身风格和体系。

另一方面,中国内部各地理区域之间又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从而才出现了以蚩尤、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民族大融合。

希腊位于欧亚大陆西部,靠近北非、西南亚等几个古文明的中心,与之交往频繁。古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指爱琴海区域,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独特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483个大小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与东方文明的大河流域的平原广阔、沃野千里的特色相比,希腊半岛则是以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的特色。

这里属于地中海区域的东部,以温和著称的地中海气候在这里也最为典型,既无欧陆冬季的严寒,也没有非洲夏日的炎热。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于它的历史和文化。由于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希腊与地中海东西部沿岸各地,虽为海外异国,但在自然环境方面却有相近之处,使古希腊人易于向这些沿岸地区开展移民活动。

由于古希腊傍海,又多岛屿,加之希腊半岛是欧洲大陆在地中海东部区域最靠东南面的突出部分,它的中部和南部有许多天然良港,因而爱琴海域便成为古希腊航海业的天然“摇篮”,所以希腊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开始进行航海活动,进入文明时期以后更加繁荣昌盛。从另一方面说,巴尔干山脉把希腊半岛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拦腰切断,构筑了一道无法愈越的天然屏障;同时,无数的山脉和丘陵把希腊半岛的陆地也分割成面积不等的狭窄地区,交通异常困难。因此希腊内陆各地的交通也主要依靠海运,尤其是爱琴海区域。

这也与东方文明的发生地形成鲜明的对照,东方则以陆路交通为主。同时,由于东方地理环境的封闭性,有利于区域内各文明的融合与统一;而西方地理环境的这种开放性,有利于文明中心的高度发达,但也易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从微观上看,中国文明发生的5个中心都是处于中国东南部的“内地农耕社会”中,这里位于中国**阶梯中的第二和第**,地势较为平坦,并拥有3个平原中的两个,即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松辽平原南部的西辽河流域亦属于这一地区。在这些地形地貌中,还间杂地分布着诸如汾河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宁绍平原等许多小平原。这些地区多属于暖温带与**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加之土壤肥沃,极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可以说,“内地农耕社会同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世界古老文明地区一样都是大江大河孕育出的文明之邦。……约在2023年前,北方黄河中游谷地和南方长江流域的农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二者生产力有一定水平的地方,形成了一些最初的文明点,并开始往外做面上的扩散。”其中,相比较而言,黄河流域更胜一筹。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评价到:“黄河上下游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冲积平原,结构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植被和开垦耕种。黄土冲积平原的肥力虽不如其它冲积平原,但在黄土高原的原始植被还保存较好的情况下,冲积土中的养分比水土流失严重时的含量还要高得多。

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地区虽然不会像南方那样有整片的原始森林,但小片森林还不在少数,基本由稀树、草原所覆盖,水土流失相对说来并不严重。黄河下游平原由于黄河及其它河流还没有人工堤防的约束,免不了常常泛滥改道。当时海河水系还没有形成,华北平原北部的河流都是单独入海的,所以受到这种泛滥改道影响的地区颇广,近海地带由于地下水位高,海水倒灌和宣泄不畅等原因,土地盐碱化程度比较严重。

所以黄河中下游相交一带便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佳选择。”因此,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分散的“点上文明”逐渐形成密集形的“片上文明”,并在黄河流域形成中国最初的政治、经济、文明等的中心,以致自公元前2023年以来,夏、商、周等朝相继在这里建立起强盛的国家。

希腊文明的中心最初是在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宽约12~60千米,横列于地中海之中,犹如爱琴海区域的门户。克里特岛东部较为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溪流众多;中部有全岛最高的山脉,山脉东端及南北麓也形成多块平原,是经济最为发达富庶的地区;西部多为丘陵山地,相对比较落后。在古代克里特岛森林茂盛,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川原广阔,非常适合于农耕。

这与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极为相似。据研究,在米诺斯文明时期,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同时,克里特岛是希腊最靠近北非的地区,海运方便,除南连北非、北通希腊半岛外,尚可东达小亚细亚,西达亚宁半岛及粮食的主产地西西里岛。

由于克里特岛具有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它便成为希腊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便在这里产生。迈锡尼文明产生地希腊半岛则是个多山地区,土壤不甚肥沃,缺少大的河流和平原,只有不多的平原谷地可以种植谷物,如大麦、小麦、豆类等,甚至有些地区所产粮食尚不能自给,需要从西西里岛输入到这里。不过,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出产精美的大理石,优良的陶工艺品以及金、银、铁等矿物,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这样的自然地理特点,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为牧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结论。在上面,我们仅从文明起源的发展脉络和地理条件两个方面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进行了考察和比较。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未能就两个文明起源的诸问题,诸如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地考察与比较,因而在这里我们尚不能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但从中至少可以发现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作为文明的起源地,不论是中国还是希腊,它们都具备适于农业耕作的地理条件。虽然希腊半岛是个多山的地区,不太适合农业生产,但它紧紧依靠西西里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这样的粮食基地。第二,中国和希腊的文明的起源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明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连续性,而希腊文明的发展则带有很强的间断性,尽管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第三,由于文明产生地的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文明的不同特性。中国文明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封闭性,而希腊的文明则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希利尔的世界历史书评下面,我想和你分享希利尔的世界历史书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对 希利尔讲世界史 的评论。今天,我读完了这本书 希利尔讲世界史 顾名思义,作者是美国的希利尔。这本书从人类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本厚厚的,共有90个故事。我一拿到它,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阅读的书...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一口气把 希利尔讲世界史 看完了,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平日一听历史书我都会觉得枯燥无味,也很难理解,更提不起兴趣。然而,希利尔讲世界史 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与传统的历史书截然不同。它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历史书,它打动了我的心,激起了我学历史的兴趣,一旦开了个头,便会被...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变成了城市,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简陋的私塾变成了美丽的校园 我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却渐渐遗忘了过去。希利尔讲世界史 着本书带领我们回到从前,领略古代人民的机智勇敢 心灵手巧。希利尔讲世界史 这本书无论哪一章都能够使你似乎身临其境,因为希利尔能够把战争写的气势汹汹,能把艺术品描写的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