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南大学专业课刑法大纲

发布 2022-09-14 00:13:28 阅读 5543

第一部分刑法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定义、形式和特征。

二、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四、刑法与刑法学的意义。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第三节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

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

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

第二章犯罪概念。

第一节犯罪的定义。

一、犯罪的定义概述。

犯罪定义的类型,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及其意义。

第二节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三章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内容;

犯罪构成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

犯罪构成的意义。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第二节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内容;

犯罪客体在刑法条文中的体现;

犯罪客体的意义。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的概念和内容;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

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二、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危害行为的分类;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纯正不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

三、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概念;广义的危害结果和狭义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

四、刑法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因果关系对承担刑事责任的意义。

刑法因果关系的特点:客观性、相对性、必然性、复杂性。

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特殊情形因果关系的认定。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几种主要学说。

五、犯罪的时问、地点、方法。

犯罪时间、地点、方法的法律意义。

第四节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四分法规定,即:不满14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为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司法解释中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三、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精神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的确认;醉酒的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四、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五、单位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的概念、要件、处罚。

第五节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罪过;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罪过形式);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关系。

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

二、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故意的种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

三、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过失的种类: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的概念,犯罪目的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

犯罪动机的慨念,犯罪动机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五、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种类: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评价;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分类及评价。

第四章正当化事由。

第一节正当化事由概述。

一、正当化事由的概念。

二、正当化事由的种类。

第二节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

二、特别防卫。

特别防卫的概念;

特别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的概念;

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

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制条件、限度条件、特别例外限制。

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避险过当的概念;

避险过当的基本特征;

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五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

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

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节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

犯罪既遂的概念;

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

二、犯罪既遂的形态。

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的定义及其特征。

三、对既遂犯的处罚。

对既遂犯,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第三节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的概念;

犯罪预备的三个特征;

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别。

三、对预备犯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的概念;

犯罪未遂的三个特征;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

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迷信犯、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

三、对未遂犯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的概念;

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

二、犯罪中止的分类。

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

三、对中止犯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六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任意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必要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简单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复杂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一般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特殊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的概念;

主犯的种类;

主犯的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从犯的概念;

从犯的种类;

从犯的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胁从犯的概念;

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教唆犯的概念;

教唆犯的特点及其成立条件;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五、共同犯罪与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七章罪数形态。

第一节罪数形态概述。

一、罪数的概念。

二、罪数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实质的一罪。

一、实质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继续犯。

继续犯的概念;

继续犯的特征;

继续犯的意义;

继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

想象竞合犯的特征;

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四、结果加重犯。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

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结果加重犯的处断原则。

五、法条竞合犯。

法条竞合的概念;

法条竞合犯的概念;

法条竞合犯的特征;

法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第三节法定的一罪。

一、法定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结合犯。

结合犯的概念;

结合犯的特征;

结合犯的处断原则。

三、集合犯。

集合犯的概念;

集合犯的特征;

集合犯的处断原则。

第四节处断的一罪。

一、处断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连续犯。

连续犯的概念;

连续犯的特征;

连续犯的意义;

连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牵连犯。

牵连犯的概念;

牵连犯的特征;

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四、吸收犯。

吸收犯的概念;

吸收犯的特征;

吸收犯的形式;

吸收犯的处断原则。

第八章刑事责任。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刑事责任的概念;

刑事责任的特征。

一、刑事责任的地位。

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

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和解决方式。

一、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根据的学说;

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

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二、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刑事责任解决方式的学说;

刑事责任解决的几种方式。

第九章刑罚概述。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特征。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第二节刑罚的功能。

一、刑罚功能的概念。

二、刑罚的基本功能。

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刑罚对被害人的功能;刑罚对社会的功能。

第三节刑罚目的。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

二、刑罚报应的观念。

三、预防犯罪的目的。

特殊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一般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第十章我国刑罚的种类和体系。

第一节刑罚种类概述。

一、刑罚的种类。

二、学理分类。

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

三、刑法中的分类。

主刑;附加刑。

第二节主刑。

2019海南大学专业课民法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法概述 一 民法的起源和发展 二 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三 民法的性质 四 民法的渊源 五 民法的解释 六 民法的适用 点评 本节删除 公民与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等价有偿原则 三项 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二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第三节民法的...

专业课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学校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招生 10079 825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部分。一 考试内容范围 建立有关数据结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 存储结构和算法,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掌握线性表的定义,顺序存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及其...

专业课大纲

2011年江南大学研究生入学。管理学原理 考试大纲。一 性质。管理学原理是报考江南大学管理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该门课程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